評論
說到底,我們的確可以透過問題來理解對方,也可以在答案中窺見侷限。在《高雄百分百》連帶激發我的更多問題之外,我依然認為《高雄百分百》對於高雄、甚至衛武營,都有著獨特的意義──並不僅只是邀請眾人/素人與藝術中心建立關係的意義,而是過程中如漣漪般一一串起連結的意義,尋找那無法被數字界定的多與一,化零為整也化整為零。(白斐嵐)
12月
14
2020
1053
有多重的思辨與選擇,導覽與遊走式劇場才不會只是一種便宜行事、方便地操作,而能真有揭露呈現地方的意義。遊走與展覽式的劇場或許更應該具有「論述實踐的能力」:定義文化已不可能,當下再現的挑戰來自於如何更多元的理解在地/全球的歷史相遇、合作與支配鬥爭的群相,正視混淆的經驗現象。(黃馨儀)
8月
11
2020
2232
兩個小時,觀眾確實跟著演出團隊在身體、空間與感官各方面上,經由劇場的整合一起穿梭了舊左營的前世今身。而即使四個作品的銜接有時略有斷裂,但整體仍不失有趣與流動。(黃馨儀)
6月
26
2019
1418
小戲節將感受性與對地方的主動認識留給觀眾。只有體驗還不夠,今年策展人楊淑雯所強調的是,演出如何與地方產生交疊,在地的歷史及空間如何與創作者共同發酵。整體來看,在策展概念下三個作品各有其特色。(羅倩)
10月
11
2018
956
10月
04
2018
1753
故事就是個引子,觸發閱聽者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文本的完整性並不是這麼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聲音與與眼前所觀看的如何形成一個辯證關係。圍繞著虛構文本,將城市幽靈化或半透明化,讓城市長得不像我們本來以為的那個樣子。(評論台編輯)
12月
22
2017
1927
12月
11
2017
2026
參與演出的觀眾亦是現代性的片段具現,付錢讓自己取得於城市空間迷走的權力,至於對資本主義而發的批判則是類似贖罪券的意識型態小確幸,尷尬地折射出劇場活動在台灣與消費生活的緊密結合。(王威智)
9月
11
2017
4455
整個作品的核心精神,充滿了佛教的精神:悟證性空,從前後延續的時間來看,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時時刻刻都在不斷變化,不管在戲裡或真實人生,所追求的便是自性涅槃。(張懿文)
9月
05
2017
1571
這是否為里米尼紀錄劇團想做的「透過催眠喚醒被催眠的人們」,這句話是存疑的,也或許是諷刺。因為顯然要透過「人工智慧是上帝,是牧者」讓觀眾得以辯證思考,原本的自己被什麼樣的群體價值觀所控制著。 (張輯米)
9月
04
2017
1661
因為長時間必須仰賴聽覺,一方面可以說是聽覺的部分剝奪,另一方面卻有可以說是對聽覺的全面強化。於是摘下耳機的那瞬間,感官的整合會重新開始,像是頓悟後又迷失的過程,這種銳利復又鈍化的身體與心智,可能才是這個演出真正的句點。(劉純良)
8月
21
2017
1312
城市作為一個連結個人情感經驗、塑造集體社會經濟與建構環境網絡的「地方」,在現代大眾傳播、迅速移動與資本消費下,各地差異開始快速被弭平、世界開始均質。知芬叫我們去察覺空間和記憶,而宥瀚使我們忘卻方向與細節。(黃馨儀)
8月
21
2017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