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截《搖滾芭比》
4月
18
2013
搖滾芭比(瘋戲樂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85次瀏覽
陳宜嬪(社會人士)

音樂劇《搖滾芭比》是根據真人真事的故事改編而成,原本是一部百老匯歌舞劇,後來更被改編為電影,以華麗舞台與搖滾音樂的風格,上演著同性戀、變性人及性別認同之話題,劇中主角由男變成女的所遭遇的障礙,形同跨越那高大的柏林圍牆。《搖》劇以東德為故事背景,描述主角為了愛情,做了變性手術成為Hedwig(呂寰宇飾演),然而手術卻失敗,遺留了一小截生殖器官在身上,因此Hedwig的老公覺得他不男不女而離開他。離婚後hedwig遇見了另一個男人Tommy,當Tommy發現了他身上有著女人不該有的生殖器官時,也落荒而逃的離開他。而他因此變裝皇后自稱,透過許多搖滾歌曲,訴說著難以回首的往事。

本劇對演員最大考驗是,呂寰宇需要踩著15公分的鉚釘高跟鞋,又唱又跳的,但是呂寰宇表現得可圈可點,令人欽佩。但是另一個演員飾演yitzhak的管罄在舞台上跳舞時重心不穩,因此在舞台上跳舞時有快摔倒的傾向,而且獨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在聲音上沒處理好,到高音處時聲音破掉了。

劇場空間裡充滿了許多符號,是以演員的裝扮不只給予觀眾視覺的享受、刺激,更影響了觀眾對戲劇角色人物的性格的認同感。Hedwig在劇中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在劇中的服裝打扮稍顯俗氣誇張,Hedwig其實在整齣戲裡也有許多細膩與敏感之處,但是浮華的服裝所表現出的,反而是與人有距離感,不是那麼真實的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且不會讓人覺得想走入他的內心世界,探索他的想法、感受與慾望,因此如果在服裝上能再貼近角色性格或劇情重點、轉折等因素,或許會更好。

此音樂劇用了許多巧妙的橋段來詮釋,且善用現場道具與空間。例如:Hedwig從台上一躍而跳,打開現場旁邊的安全門,打開時會有彷彿聆聽到現場演唱會的聲音,讓觀眾也深入在那情緒中。在道具上的使用也有別於一般的音樂劇,可能是礙於空間,因此一樣的道具但是會有不同的用途。而且也運用了身上的許多道具來傳遞了情緒的表達,像是在最後,Hedwig扯掉了假髮,與身上的累贅,Yitzhak也從男裝變回以女裝亮相,也令人相當驚艷。

另一個令筆者極為讚賞的地方是現場的樂團,樂團的音樂可以將演員的情緒帶入,而且也可以看現場的狀況做些微調,但是可能是現場的音響沒有調好,有時筆者覺得樂團的音響會蓋過演員的聲音,而且在劇中許多的歌詞,一些脈絡中都隱藏著導演想要表達的一些議題,但在演員敘事的橋段卻看不到。而且音響會著重在於爵士鼓,所以也將其他樂器的聲響都蓋過去了,除非演員唱倒是抒情曲,只有keyboard的聲音時,才會聽到原來此樂團是有keyboard手。

其實在台灣,很少有這類型的演出,《搖》自百老匯音樂劇改編成中文,用台灣的演員、唱的歌詞也是中文,讓台灣的觀眾欣賞起來倍感親切,也為台灣的表演注入不同的樣貌,更添不同風情,現場的佈置製作單位也製造出Cabaret(酒館音樂會)的氛圍打,打破以往的正式演出的圍籬,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搖》劇特別的地方。

《搖滾芭比》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時間|2013/03/21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了憑藉演員的個人魅力之外,演出中也將原劇許多部分都轉換成台灣語境,搭建起展演與空間的關係,讓台中歌劇院的空間更加「台中」,讓在場觀眾的體驗也更加在場。(吳政翰)
7月
30
2018
在《搖滾芭比》中,多媒體影像(MV形式)與音樂融合,有燈光配合劇情場景、轉換,肢體與戲劇融合等,統整出豐富的劇場效果。並運用臺灣人懂得「台式幽默」作為台詞,確實更深入觀眾的心。(黃宛茹)
4月
17
2013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