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後的圓滿《天堂邊緣》
9月
30
2013
天堂邊緣(天作之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88次瀏覽
陳志豪(國立中正大學學生)

音樂劇《天堂邊緣》九年後的重製,原屬於天作之合劇場的創團之作。貌似簡單情節,卻牽引著人們心中最深沉的悸動:「生命的遺憾能夠被彌補嗎?」秀燕、菲菲、何智三個自死亡後就徘徊在徐震宇身邊的幽靈,一直無法瞭解為何自己無法上天堂,而被約束在這男孩身邊二十八年,寸步不離。當他們從天使口中得知必須透過男孩的幫助來完成心中的遺憾,才能離開人間時,時間卻只剩二十四小時……。謎題,在與時間的追逐戰中,一點一滴地解開。

整齣戲的戲劇節奏控制得宜。角色被置身在一連串的巧合之中,看似冥冥之中有所安排,卻在迷霧一層一層地被撥開後,發現生命的現實與無奈。為了解謎,重製版的呈現手法顯得直白。當秀燕離開後,觀眾可以從震宇的口中聽見她已經原諒自己的母親,甚至菲菲在臨走前,導演刻意讓觀眾知道一切遺憾圓滿的契機,都是天使的精心安排。在歌曲方面則加入〈在時間裡重逢〉一曲,讓震宇唱出在三個靈魂身上領悟到的「親情」、「愛情」與「勇氣」,生命將不再遺憾。若比照原劇本,三個靈魂在重製版中對徐震宇生命的影響更為顯著而細膩,可看出製作團隊的刻意經營,讓情節、情感、情境趨近豐富且圓滿。

《天堂邊緣》的曲風偏向百老匯劇AABA的通俗音樂形式,旋律琅琅上口,冉天豪在劇中每首歌曲片段式地融入了舒伯特的〈野玫瑰〉,刻意讓它成為貫穿整齣劇的靈魂之音,成了音樂故事的拼圖。新曲〈非死不可?〉唱出現代尋人方式的逗趣過程,配合炫麗的燈光投影,娛樂效果十足。演員歌唱表現相當出色,然而合音團隊的死神身分卻不是必要性的。菲菲得知情人死去後的獨唱,死神充當舞伴,然而張芳瑜對於菲菲者角色的駕馭已顯得吃力,搭配死神舞伴,在歌曲的詮釋和情感累積上效果並沒有加成作用,甚至略顯突兀,相當可惜。至於震宇的女友筱靜則依場次由不同演員扮演,看似可增加觀眾的期待感和新鮮度,卻可能容易導致本來戲份不多角色在戲中顯得可有可無。舊版由洪瑞襄扮演筱靜和菲菲,由於菲菲的遺憾是愛情,筱靜卻是震宇生命中那說不出口的愛,若能如此安排實更具深意。

舊版的合音天使在重製版成了合音死神,死亡的氛圍悄悄地圍繞四周。終場,眾人秉燭圍繞著舞臺,詠唱著〈讓生命圓滿〉:「還能不能有一次機會,讓一個故事圓滿結束,讓這一齣戲平安落幕。」這儀式性的悼念,彷彿讓洪瑞襄過去精彩的舞台生涯再現,眾人得以能藉此緬懷故人。因此死神的設定更顯得非劇情必要,而僅作為營造整齣戲氛圍點綴性工具人物罷了。儘管如此,《天堂邊緣》在劇情的舖陳和情節的交代上清晰易懂,親和的旋律加上動人催淚的歌聲,且每首歌的詮釋在技巧面上無可挑剔,乃近期值得一看的音樂劇。

《天堂邊緣》

演出|天作之合劇場
時間|2013/09/20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台灣的音樂劇不斷追求大型製作與大型舞台的同時,真的每個故事都適合嗎?在看完《天堂邊緣》多重的視覺與聽覺刺激之後,回歸到故事本身與演員的氣場,我想此戲如果排進歌劇院的中劇場較為合適。(張洛韶)
7月
12
2018
台灣音樂劇人才濟濟,但是人才需要觀眾和舞台的滋養。台灣文化主管機關,不時將打造「百老匯」、打造台灣《歌劇魅影》掛在嘴邊,現實是,提供原創音樂劇的演出劇場付之闕如,當然無法像百老匯般夜夜笙歌。(林采韻)
10月
02
2013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