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後的圓滿《天堂邊緣》
9月
30
2013
天堂邊緣(天作之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23次瀏覽
陳志豪(國立中正大學學生)

音樂劇《天堂邊緣》九年後的重製,原屬於天作之合劇場的創團之作。貌似簡單情節,卻牽引著人們心中最深沉的悸動:「生命的遺憾能夠被彌補嗎?」秀燕、菲菲、何智三個自死亡後就徘徊在徐震宇身邊的幽靈,一直無法瞭解為何自己無法上天堂,而被約束在這男孩身邊二十八年,寸步不離。當他們從天使口中得知必須透過男孩的幫助來完成心中的遺憾,才能離開人間時,時間卻只剩二十四小時……。謎題,在與時間的追逐戰中,一點一滴地解開。

整齣戲的戲劇節奏控制得宜。角色被置身在一連串的巧合之中,看似冥冥之中有所安排,卻在迷霧一層一層地被撥開後,發現生命的現實與無奈。為了解謎,重製版的呈現手法顯得直白。當秀燕離開後,觀眾可以從震宇的口中聽見她已經原諒自己的母親,甚至菲菲在臨走前,導演刻意讓觀眾知道一切遺憾圓滿的契機,都是天使的精心安排。在歌曲方面則加入〈在時間裡重逢〉一曲,讓震宇唱出在三個靈魂身上領悟到的「親情」、「愛情」與「勇氣」,生命將不再遺憾。若比照原劇本,三個靈魂在重製版中對徐震宇生命的影響更為顯著而細膩,可看出製作團隊的刻意經營,讓情節、情感、情境趨近豐富且圓滿。

《天堂邊緣》的曲風偏向百老匯劇AABA的通俗音樂形式,旋律琅琅上口,冉天豪在劇中每首歌曲片段式地融入了舒伯特的〈野玫瑰〉,刻意讓它成為貫穿整齣劇的靈魂之音,成了音樂故事的拼圖。新曲〈非死不可?〉唱出現代尋人方式的逗趣過程,配合炫麗的燈光投影,娛樂效果十足。演員歌唱表現相當出色,然而合音團隊的死神身分卻不是必要性的。菲菲得知情人死去後的獨唱,死神充當舞伴,然而張芳瑜對於菲菲者角色的駕馭已顯得吃力,搭配死神舞伴,在歌曲的詮釋和情感累積上效果並沒有加成作用,甚至略顯突兀,相當可惜。至於震宇的女友筱靜則依場次由不同演員扮演,看似可增加觀眾的期待感和新鮮度,卻可能容易導致本來戲份不多角色在戲中顯得可有可無。舊版由洪瑞襄扮演筱靜和菲菲,由於菲菲的遺憾是愛情,筱靜卻是震宇生命中那說不出口的愛,若能如此安排實更具深意。

舊版的合音天使在重製版成了合音死神,死亡的氛圍悄悄地圍繞四周。終場,眾人秉燭圍繞著舞臺,詠唱著〈讓生命圓滿〉:「還能不能有一次機會,讓一個故事圓滿結束,讓這一齣戲平安落幕。」這儀式性的悼念,彷彿讓洪瑞襄過去精彩的舞台生涯再現,眾人得以能藉此緬懷故人。因此死神的設定更顯得非劇情必要,而僅作為營造整齣戲氛圍點綴性工具人物罷了。儘管如此,《天堂邊緣》在劇情的舖陳和情節的交代上清晰易懂,親和的旋律加上動人催淚的歌聲,且每首歌的詮釋在技巧面上無可挑剔,乃近期值得一看的音樂劇。

《天堂邊緣》

演出|天作之合劇場
時間|2013/09/20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台灣的音樂劇不斷追求大型製作與大型舞台的同時,真的每個故事都適合嗎?在看完《天堂邊緣》多重的視覺與聽覺刺激之後,回歸到故事本身與演員的氣場,我想此戲如果排進歌劇院的中劇場較為合適。(張洛韶)
7月
12
2018
台灣音樂劇人才濟濟,但是人才需要觀眾和舞台的滋養。台灣文化主管機關,不時將打造「百老匯」、打造台灣《歌劇魅影》掛在嘴邊,現實是,提供原創音樂劇的演出劇場付之闕如,當然無法像百老匯般夜夜笙歌。(林采韻)
10月
02
2013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