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是背包客劇團繼去年創團作《星期一的京奧之旅》後推出的第二號作品,同樣為團長周力德擔任編劇導演,持續以背包客與旅行作為創作的出發點,探索小劇場的身體與表演。以「一個人的旅行」為題,以為暗示了時下文青必備的流浪、出走,直至戲尾到頭來才恍然發現,這齣戲既沒有空間變換的風景、沒有異地的情調,更沒有偶然相逢的邂逅、也沒有擦身而過的喟嘆。有點出乎意料的安排,周力德顯然對於旅行有完全不一樣的閱讀。
整齣戲圍繞在畢業多年的三位女性各自的日常生活上,雖然曾經是大學同學,但彼此不算太多的交集,有傾訴關心,也有爭執抱怨。三位女性中,一位是看似獨立以編輯維生的王虹慧(廖梨伶飾),一位已經是一雙兒女的母親林佩娟(仇泠飾),一位則是耽溺在愛情預言之中,受了愛情的創傷卻仍念念不忘的陳巧芳(王于菁飾)。故事非常簡單,虹慧被她的母親逼著相親結婚,原本稱得上生活自在的獨立都會女性,反而在無奈而荒唐的相親中,開始失去自信;在一次河濱公園的散心,遇見了許久不見的大學同學佩娟。兩個人偶然「旅行」的相遇(甚至連城市都沒有離開),卻讓佩娟對虹慧感情關係充滿好奇(或是關心?),虹慧虛應故事的回答,反而開啟了全劇「單身或是婚姻」詰問。
換句話說,這趟連城市都沒有離開的旅行,除了河濱公園,主要的場景安排7-11、佩娟家附近的社區公園、巧芳與虹慧的家(兼工作室),穿插片段的捷運車廂、中醫診所、麵包店等,一個人的旅程顯然不是文青安排好的流浪、不是(出乎)意料的小確幸、也不是我以為背包客的瀟灑與放下。相反地,一個人的旅行,是虹慧在媽媽結束單身的期待下的抽空喘息(這麼關心女兒婚事的媽媽,身影卻至終都是孤獨的);是佩娟婚後好不容易以為可以有的自在,沒想到暫時擱下了孩子與丈夫,還沒出城,就心心念念家人,買了孩子的禮物立即回返;是巧芳根本無法開始一個人的旅程,在劇終以光鮮亮麗的一身網球短裙,選擇了回到曾令她墮胎置之不理的前男友身邊。周力德顯然更關注何謂一個人的生命風景,遠勝於彷彿可以切割日常生活的旅行。
儘管周力德的巧心設計了脫俗的旅行,在劇場表演上仍有一些不得不點出的問題。首先,故事缺乏推動的敘事動機。雖然劇情主要是以虹慧為軸,但全長100分鐘,觀眾在找不到可以期待的事件下,只是(能)跟隨著虹慧的心情起伏,過於抒情的(配合著爵士樂作為背景)劇情敘述,觀眾很容易失去認同的焦點。其次,在牯嶺街小劇場封閉的空間中,在大量演員的對話中,雖讓專注力集中在語言上,但適當的場面調度,應該會讓表演更精準,也減少演員因鏡框式舞台的演出卻必須近距離面對觀眾的侷促。最後,相較於利用非劇中角色的演員(例如抽象的捷運乘客等)所達到對單一舞台背景的情境轉換效果,成功達成抒情的意圖,但寫實的表演手勢,如模擬開門、打電腦等,卻讓每一個演員及其扮演的角色表演略顯瑣碎,似乎也未能達到創造角色與空間關係的用意。
《一個人的旅行》
演出|背包客劇團
時間|2014/11/15 19:0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