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醒了蔣公之後《安天會》
11月
03
2011
安天會(當代傳奇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4次瀏覽
紀慧玲

如果我們還記得國軍文藝中心三軍國劇隊輪演與競賽戲年代光景,對比今天宣稱要成為「定目劇」的中正紀念堂演講廳改換名目為演藝廳,展開兩個月、五齣戲輪番登台演出情狀,大概會油然生出錯綜複雜的「今不如昔」諸多感慨。

不僅因為「定目劇」的口號從來就是官方一廂情願卻又定位不清的時令說辭,更因為台上演得汗漬淋漓的《安天會》孫大聖鬧竄仙界驚醒了沈寂已久的傳統京劇叫好掌聲,而「想當年」,鑼鼓頻催多少演員曾經擠擠挨挨比畫著討采卻還得遭品頭論足,今日但看一個青年武生就要承擔起「台灣經典戲曲藝術節」偌大榮光招牌,真是孰為孰不可為,該怪誰呢?

當代傳奇劇場製作、演出的《安天會》,作為中正紀念堂「定目劇」首檔演出,行話「打泡戲」,冀望一炮而紅,應該是達成了。復興劇校出身,有原住民血統的戴立吾,離開無用武之地的國家劇團,轉戰銀幕,並依歸師兄吳興國帳下,沈潛鍜練,近年漸露鋒芒,尤其短打戲《石秀探莊》、《三岔口》率為拿手,近年再從大陸武生王立軍習《挑滑車》、《一箭仇》等箭衣戲,逐步朝大武生路邁進。

論猴戲,台灣最當家的猴王就屬小陸光出身的朱陸豪,爾後大陸京劇翻江渡海來台,一度也常演《安天會》,來台定居的李寶春以李少春嫡傳盛名也曾搬演父親最拿手的《安天會》。但這些景況,從本世紀開始都絕緣於舞台了。創新導向、揚長補短思量下,台灣京劇以新編人文大戲向新時代、新觀眾招手,固然傳統戲仍在社區型劇場內定期推出,比起大陣仗的新戲宣傳,傳統戲終究聊備一格,已難扭轉觀眾觀戲品味。

《安天會》的演出並非盡善盡美。可比流浪班底的下手活,來自戲校大學部以及畢業生,翻打蹼跌不差,但穿戴不牢、掉槍掉鎚,險狀頻生。飾演馬王的高禎男、飾演托塔天王的劉琢瑜,一重工架,一重唱工,彌補了戲校生青澀的表演表現。舞台空間太窄,兩翼側台緊促,音響傳達不足,都遠不如國軍文藝中心。

重頭戲還是在戴立吾身上。「唱死天王,累死猴兒」,說的都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從〈花果山〉、〈弼馬溫〉、〈蟠桃會〉到〈鬧天宮〉,孫悟空功夫愈來愈了得,邊唱邊打,雖然到後半場已聽不見戴立吾的嗓音了,但俐落的腿功、把子功倒絲毫不見倦態,提腿、虎跳加劈腿,套環、踢環加反手接,背接槍加朝天蹬……,〈鬧天宮〉連打近四十分鐘,武戲熾熱帶動觀眾情緒。

上半場還計較著猴王神態不夠刁靈,顯得俊逸輕盈了些,到此時,已完全融入武打氛圍,不復苛責。武場一路稍嫌無力,到大鼓加入,咚咚震響,節奏也終於打熱。翹著大屁股的巨靈神撲地挨打,那滑稽的跌姿,一瞬間快了半秒,少了最大趣味,但被宣傳話語拱為「美猴王接班人」的戴立吾在這獨撐大局的上天下海舞台上,盡到了份,攪動了觀眾暌違傳統戲甚久的枯索記憶。

傳統京劇值不值得演?該如何演?面對兩岸京劇不對等的實力,台灣京劇確實長久迴避了此一課題,教育當局也難脫其責。當代傳奇劇場打著「經典戲曲藝術節」之名,貼出的角兒卻反覆都同一面孔。戴立吾的師承如今恐怕又回到「錄」老師,而除了他、林朝緒,觀眾還喊得出幾名新一代角兒呢?

觀眾看完《安天會》,接到主辦單位發送的壽桃及「橫掃千軍」墨影捲軸,才恍然大悟,今日首演正是「蔣公誕辰」,這檔戲大約有向老總統賀壽之意。京劇曾被作為國家符號,也是黨國禁臠,「今不如昔」絕不是回到那個高高在上,與民眾疏離的朝中劇種年代,但今日與台灣觀眾的再一次疏離,看在蔣公眼底,感慨大概也與吾人相同吧。

《安天會》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1/10/31 19:30
地點|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