驫舞劇場的藝術總監陳武康和團長蘇威嘉,一個粗獷一個胖,台灣這對標榜共同創作、臭味相投的難兄難弟,這次落到了香港編導林奕華的手上。在《兩男關係》之古典與極簡裡,林奕華運用大量的語言,以「娘兒們」的心理諮商式手法,一如莫札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反覆演繹這對相識超過十五年的朋友和舞蹈工作的夥伴關係,真假虛實地道出男人跳舞的矛盾與反差。
雖然《兩男關係》主打武康、威嘉,但林奕華並不打算向觀眾介紹武康、威嘉是誰,而是要觀眾看到「任何兩個人的關係」。從一開始,林奕華就刻意為這個作品建立虛構的定位:
威嘉穿著西裝,在左半舞台揮著球拍,假裝在打羽毛球,但沒有球、也沒有對手。武康,一如歐洲文青,在鋼琴旁朗讀。這兩個人就算自己的婚禮也不會要穿那麼隆重的灰亮西裝吧?披髮蓄鬚、山賊兒子般的武康,還居然字正腔圓地唸著《對照集》?!
台上這兩個人是叫武康和威嘉沒錯。但自稱威嘉的人有時其實是武康;有些威嘉說出來的話,可能其實是武康的感受。威嘉指著反穿西裝的武康、對著觀眾說道:「這是威嘉」。漸漸的,隨著語言脫離表象,進入內心情感的描述,就算是熟知這哥兒倆的觀眾,也慢慢分不清楚講的那些話,到底是指誰。
雖然整整一個小時反反覆覆就講了一件事:這兩人平日怎麼相處、對對方的感受如何。但語言誠實反應了這兩個經歷單純的生命體,文本的結構也在《兩男關係》成功扮演「皮囊」的功能,缺了它,這個作品的舞蹈血肉很可能會四散,落入抽象、空泛,無法跟觀眾溝通。
武康和威嘉跳起舞來,都不那麼在乎精準,但快意揮灑,卻像速寫的炭筆素描一樣寫意流暢。武康粗中帶細、威嘉音樂性十足,許多語言無法、說不清楚關係轉變和流動,都在舞蹈裡「說」了出來。比方當威嘉撐抱起武康,彼此重量的給予和交換,象徵了兩人心靈的依存關係如何轉換。
整個作品誠意十足,給人清新的感受。在《兩男關係》裡,舞蹈是情感的血肉,需要語言的文本結構皮囊落實為人形。而音樂,則是能滲透兩人關係的靈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擔任音樂創作與演奏的李世揚。他以多變的曲風因應《兩男關係》,有時有爵士的調皮、有時有新世紀的清新,拆了琴蓋彈起「裝置鋼琴」,有時溫柔有時暴烈。李世揚的音樂,善解人意地為舞者提供動能。像個說書人,成功掌握了整個作品的氛圍。有如此的音樂相伴,相信舞者們都會覺得,跳舞是件很幸福的事。
《兩男關係》
演出|驫舞劇場
時間|2012/04/20 19:30
地點|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