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遺忘的時光物件《吉光片羽─聽房子在說話》
11月
30
2016
聽房子在說話(飛人集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4次瀏覽
石志如(特約評論人)

風塵僕僕夾帶著寒冷的濕度,從繁華的臺北市橫跨至嘉義的靜夜,這個委身在嘉義市西區的米克斯藝術中心,今晚成功媒合了一場戲劇與老屋的《吉光片羽》偶戲展演與一場在地「回嘉」洄游計劃講座《家在北緯23度半》。興許是空間的限制以及好奇心使然,這場僅容納不到四十位的觀眾席,觀眾年齡從幾位青年學子到多數擁有社會閱歷的面孔,年齡層結構偏高,似乎透露更多的期待。

《吉光片羽》善用老屋廚房畸零地的狹小空間,塑造一個符合偶戲的微型劇場空間,這齣以生於日據時期的阿嬤為主軸,兩位返家尋找阿嬤皮箱的第三代,無意間拾起阿嬤的回憶,背景音樂播著1930年代藝旦幼良演唱的台語發音《雪梅思君》,伴隨著廈門調琅琅上口,從一月唱至十二月,這樣苦心的等待道出阿嬤這輩子,最牽掛的哥哥與願意守護家庭的脈絡。製作群還特別為了此演出,拜訪嘉義在地兩位第二代長者,搭配第二段的光影戲,以錄音現聲播放,述說身為女人的認命與任份。而廚房凹凸鐵皮牆面與牆上的兩扇窗,時而閃爍著從屋外路燈下映入的矮樹叢影,隨風搖曳。這裡也是導演選擇投影的所在,隨著故事發展從日據時期的老舊結婚家族團體照片、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影片、阿嬤生病時眼中的窗外風景,除了寫實影像,還以枯葉、水流、樹影等隱喻生命的凋零與萬物的自然規則。鐵皮牆過渡著疊置的影像,多重混雜的時代性頓時從牆面溢出,一股不可承受之重瞬間渲染整個老屋,阿嬤的故事,是那時代所有女人的故事。

至此,老屋原始空間的廚房擺設、櫥窗、日式三翼吊扇、窗影、紅磚牆…,皆在導演細心觀察老屋的狀態後,呈現飽滿的物件與情感交流的歷時性。這是一場很有趣的物件聯結,從老屋的空間記憶、女人的廚房、阿嬤生命記憶的故事、在地耆老訪談錄音現聲,以及光影戲使用且已斑黃的牡丹花圖案床單,每個物件似乎不甘心被遺忘而努力展現它的氣質、它的時代,而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阿嬤,是由兩位操偶師來完成的精緻詮釋。

不得不佩服淵源來自日本文樂的執頭偶,在飛人集社石佩玉導演手中,化身塑造為最具台灣女性身份─母親,操偶師透過細微的偶身肢體動作,將一個老人家內心的愛之責之心境、關懷眼神、洩氣鬱鬱之狀、猶豫、等待、無奈、妥協等等諸多樣態,從操偶師手中活出靈魂,走進觀者的內心,甚至超越演員的表現。除此耐人尋味的操偶技術,劇中兩位演員還得在角色與操偶師之間不斷轉換其身份,並透過阿嬤優遊於記事本中回憶的虛實之間,轉化實體(書本)的符碼,以多拉A夢時光機之姿,讓阿嬤走進時光之旅,回到過去。此處詮釋十分創新,不但脫離了偶戲常見的「戲臺」,更讓「偶」的展演有了無限拓展的想像。

《家在北緯23度半》是嘉義在地藝術家蔡明璇(留法戲劇博士)的劇本,2013年曾參與阮劇團的讀劇並出版。米克斯藝術中心的創立發想,便是來自長期醞釀「回嘉」計劃的屋主蔡明璇心中。她與先生高大衛(法籍漫畫家)在洄游計劃理念經營下,親身為老屋修繕。成立三年期間舉辦過困難生活節、電影放映會、新書發表會、單車環島義剪、漫畫展、旅人圖書館與聽房子在說話等,米克斯彌補了嘉義市缺乏多元展場空間,同時也為老屋重新燃起生命。

近十幾年台灣透過文化資產保護與文創產業的興起,以活化古蹟老舊空間,再造在地文化經濟脈動的流轉可能,重新燃起老屋生命的延續。這場以《聽房子在說話》的計劃案,在全國走七幢老屋、六座城市,舉辦十場次演出與十場在地講座,企圖將老屋的生命擺脫餐廳、咖啡廳或文創商店的舊思維。在這次計劃中,透過表演藝術深入劇場核心「人」的議題出發,將物件逐漸被遺棄、被遺忘的命運中,傳承人們以為早已遺忘的歷史,它們刻痕著它們的時代,也因它們的時代而有今日的繁華。這晚,明亮的月夜伴隨初冬的涼意,讓我思考著:我們這一輩人將留下什麼?或者我們有什麼值得留下?盼生命的片刻在時光軌跡中,化為美麗的蝶舞…。

《吉光片羽─聽房子在說話》

演出|飛人集社+米克斯在地講座
時間|2016/11/26 19:30
地點|米克斯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