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昭昭,英雄與美人的《在梅邊之緣》
8月
25
2022
在梅邊之緣(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榮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2次瀏覽

蔡孟凱


作為梅派在臺灣的唯一傳人,魏海敏幾乎可以說是臺灣京劇旦角藝術一整個世代的代言人。時至今日,魏氏拜入梅門已逾三十載,魏海敏以《在梅邊之緣》為題,連續三日搬演三齣梅派藝術經典折子,佐以相同文本題材、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1】連三場緊湊且密集的演出不僅陣容堅強,魏海敏一人連續三日主演三齣吃重的大戲,更是令人感佩。


梅門之內,邊緣之外

《在梅邊之緣》這個題目頗值得推敲,「梅」字指涉魏海敏所師承,梅蘭芳、梅葆玖一脈相傳的旦角藝術,自然殆無疑義。但「邊緣」所指為何,則相對耐人尋味。直觀來看,邊緣兩端是不同的表演藝術形式,一方是京劇,另一邊則是現代舞、現代國樂、評書。三個場次輪流搬演,從戲曲之外映襯梅派藝術詮釋故事、打造藝人的韻味手法和藝術風格。

就我個人理解,「邊緣」二字既有地緣、亦有時間意義。時間上,魏海敏正好站在國內京劇從前隸屬黨政軍系統、享盡國家資源挹注的時代;和今日由青壯年演員支撐,與其它百家爭鳴的表演形式一同爭搶舞台焦點的劇場現況。地緣上,魏海敏同時屬於強調流派系統的原生對岸,和逐漸在島嶼生長出自京劇主體脈絡的福爾摩沙。可以說,邊緣二字不僅僅指涉舞台上色彩紛呈的藝術形式,更暗喻了魏海敏和其背負的梅派傳承,在臺灣京劇世代交替的脈絡之中,一個同時關照對岸與島嶼、過往和今日的思考位置。


在梅邊之緣(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榮錄)


演員劇場懾服眾生的極致魅力

舞台上的魏海敏、吳興國兩人,無論出將入相、登場與謝幕,觀眾的叫好和掌聲沒有一刻停歇。讓全場觀眾驚嘆的,不只是吳興國如何以將屆七十的高齡,和一群足以作他兒孫的青年演員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武戲對打;也不是魏海敏在多年的舞台、教育實務之中,仍然能保嗓音清亮如月、身段柔軟似水——而是這兩位足以代表臺灣京劇一整個世代的藝術巨擘,在各自一方天地戮力耕耘多年之後,仍能有幸在舞台上再搬一回〈霸王別姬〉。

在當下的舞台,觀眾不必然期待何等精準或炫麗的表演,而是在大師重逢、共享戲場的那一刻,這晩便足以成為經典。或許「演員劇場」走到極致也不過如此,藝術家不需言詞、不必亮相,只要站在那兒,便能散發懾服眾生的無盡光環。歲月昭昭,當藝術家的成就被時光鑄成某種銘刻歷史的高度,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足以成為點燃全場的悸動。

但也因為這種獨特的觀演默契,整場《在梅邊之緣》都給我一種「過度導演」的感覺。前半場以類音樂劇場形式呈現的〈虞兮夢〉,各種布幔、投影、燈光不時在四位音樂家的周圍盤旋,搭配演奏者不明究理的走位;曲目下半的〈十面埋伏〉,演奏琵琶的林慧寬更煞有其事地架高在一個假石上彈奏。這些手法在樂曲之外添增許多裝飾,本質上卻與音樂本身無涉。


在梅邊之緣(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榮錄)

〈霸王別姬〉亦然,導演十足用心地在一桌二椅之後投影戰地星夜的精美圖像。最後美人自刎的全劇高潮,更是以腥紅灼眼的燈光籠罩霸王虞姬二人。這樣的呈現手法或許更貼近我們今日對於「在現代劇場演傳統戲曲」的想像,但也不免干擾些許魏、吳兩人精湛而細膩的情緒渲染。我其實更私心期待兩位演員的表演能量能,能更加直觀地被觀眾看見,而不需這些錦上添花的外在元素。


這一夜,足以銘刻歷史

三十年前,魏、吳兩人合作無數精湛的新編大戲,與無數藝術家們一同為臺灣的京劇藝術展開當代的篇章;三十年後,兩位戲曲巨擘都早在經典傳承的道路上,為下一個世代的京劇火花添上薪柴。在《在梅邊之緣》充斥全場的激情之中,我暗自猜想,在場的觀眾是不是內心都在感嘆這麼一場〈霸王別姬〉到底還有沒有重現的一日?


在梅邊之緣(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林榮錄)

即便這對老搭檔不時仍在舞台聚首,像今夜一般的梅派經典卻也讓觀眾等了十餘年。美人綽約、英雄風姿,觥籌談笑之間時代又翻過了一頁,這一回〈霸王別姬〉是否將成絕響?無人知曉。但大師身影或許將在戲台佇立不朽,和戲迷一同期許下一個世代的經典誕生。


註釋:

  1.  現代舞〈洛神引〉對應〈洛神〉;絲竹室內樂〈虞兮夢〉對應〈霸王別姬〉;評書〈楊家魂〉對應〈捧印〉。

《在梅邊之緣》

演出|魏海敏、吳興國、采風樂坊
時間|2022/08/13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魏海敏作為臺灣梅派的代表演員,傳承梅派戲,對她而言是致敬,是個人修為養成,是文化的傳承。對於繼起的新秀來說,她也已是大師典範:從傳統走向跨界,卻仍不忘初心地鑽研傳統藝術。(蘇恆毅)
8月
31
2022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