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消遣抑或消遣古典?《義賊☆鼠小僧》
3月
17
2015
義賊☆鼠小僧(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16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二十世紀以降,「舊戲新詮」早已成為現代劇場導向主要的一環,不論透過現代化、在地化,甚或刻意異質化,諸多導演依不同的搬演策略,回顧檢視古典戲劇,以當代視角重新塑造、詮釋,讓經典文本以全新面貌再度登上現代舞台。在西方,當然以莎士比亞戲劇為大宗。無獨有偶,此次受邀來台演出的日本流山兒★事務所《義賊☆鼠小僧》,傳統與現代劇場元素雜揉,以十九世紀日本歌舞伎劇作家河竹默阿彌《鼠小僧》作為文本基底,探討忠孝仁義等道德衝突,不僅採用古典原作之台詞,舞台上亦保留了歌舞伎傳統的「花道」,同時調度上添加了許多精采的現代歌舞增色、轉化。不過,究竟藉由這齣新詮的老戲,導演欲表達何種現代觀點?甚至反過來看,現代視角的重檢是否補強了原文本何種面向的缺漏,抑或顛覆了原文本任何不合時需的舊有思維和既存矛盾?

《義賊☆鼠小僧》劇情主要講述主角盜賊次郎吉,為了幫助受騙的新助、阿元而偷錢,卻反而害得兩人被當成賊,爾後一路上不僅巧遇了在幼年時即丟棄自己的親生父親、親弟弟、久別的妻子和女兒,最後於法庭中大夥相認,事件也獲得圓滿解決。故事主線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義賊次郎吉經過盜財事件,與失散多年的各親人重逢的過程。

與其說故事在道「義」,還不如說在講「情」,以友情、愛情、親情等不同面向觀照,使劇中眾多人物之行動有了明確的動機基礎,劇情則有了推動的契機。然而,敘事焦點並未完全聚焦在主角次郎吉身上,而是故事多線、人物龐雜、觀點跳躍。在有限的時間內,沒有足夠篇幅可來刻劃任何單一人物,於是「以事件解決事件」成了此戲慣用的解套方式,通篇可見巧合不斷、翻轉極大的荒謬情境。例如,次郎吉在短時間內巧遇眾多失散多年的親人們;與妻小相遇之時,妻子竟然剛好有夜盲症而認不出來丈夫;與竊賊輿之助(次郎吉之弟)素昧平生的女主人阿高,得知輿之助是出於孝心而行竊,在毫無前因後果的情況下,居然願意在亡夫牌位及家人們面前放棄自身名節,公然表示兩人有染;結尾,次郎吉現身法庭,一位審議官責其重罪,另一位審議官則迅速協助他脫困,而受到次郎吉牽連的眾人,也都一起在法庭與他再度相遇相認,破鏡重圓。除了劇中諸多巧合以外,次郎吉之養母騙子阿熊最後突然感到罪惡自我了結,而好人次郎吉奉命成為廣助世人的義賊,更是隱約歸結出全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勸善道德論調。

站在現代劇作建構的觀點來看,此類通俗劇的劇情佈局手法不免略嫌過時,但換個角度想,這不就是電視八點檔的古典翻版?導演流山兒似乎毫不避諱如此通俗劇鑿痕,或許正是看準了這類故事體裁的荒謬趣味,詮釋上沒有繞道而行、移編改寫,反倒正面迎擊。故事背景並未挪至現代,而是直接以喜鬧基調轉譯,結合日本傳統強烈而風格化的表演、偶戲、武戲等不同演出型態,多位演員,一人多角。歌舞不時穿插,曲風多元,有演歌唱腔,也有舞曲Rap,還因應台灣觀眾多了〈流浪到淡水〉這首歌,與台下迅速達到互動共鳴,整體音樂時而加快節奏,時而串場紓緩,時而淡化悲情,時而強化張力。舞台簡單,景片、幕簾圍成多道出入口,搭配投影,迅速跳切場景、氛圍,有時空間轉換甚至直接端賴演員之間互動,十分精練。

因此,雖故事本身浮誇的質素仍在,但導演自形式上拉開了距離,以豐富的視聽調度轉化,不僅讓整體畫面充滿動量,填補劇中角色能動不足的缺口,亦讓那些不合時宜的生硬情節能在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框架中,得以成立,如同進入莎士比亞燦爛的喜劇世界一般,不論過程如何巧合錯認、光怪陸離,最終「結局好萬事好」(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導演用創新形式呈現古典戲劇,將經典以全新面貌介紹給大眾,也藉此拉近經典與觀眾之間距離,值得激賞。然而,在這作品裡,新觀點或現代聲音仍是缺席的,甚至在情節、內容、價值觀文風不動的情況下,喜劇形式所帶來的顛覆力量,似是而非地,像是對原文本進行「嘲仿」(parody),即以模仿來消遣劇中不合時宜的情節或價值觀。還是,事實上,一切保留原味的仿古演出,僅為包裝現代娛樂消遣的新皮舊骨?

《義賊☆鼠小僧》

演出|日本流山兒★事務所
時間|2015/03/08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們在「足」的力量有所琢磨,穩健地透過身體與地面進行溝通。更可見流山兒★事務所在整個劇場呈現上的揉合、拆解形式的界線,成熟且無界地多元表達。 (吳岳霖)
3月
19
2015
853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