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與懷舊的澎湃總匯《諸葛四郎》
5月
16
2018
諸葛四郎(紙風車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5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兒童劇的服務觀眾固然以兒童為主,但不可否認,孩子都是由家長陪伴同行,兒童劇若能做到老少咸宜,才不會造成許多家長覺得戲太幼稚,拚命低頭偷滑手機,甚至打瞌睡。

以此觀察紙風車劇團《諸葛四郎》,確實達到老少咸宜,大人可以津津樂道想起看漫畫《諸葛四郎》的童年回憶,懷舊的浪漫心情被喚起。而絕大多數孩子則是新鮮有趣的看到很臺灣本土的「漫威英雄」,也是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武俠俠義故事,被賦予新潮的模式呈現。戲開始的第一秒,把平面漫畫製作成動畫影像,諸葛四郎在樹林間移動,追尋魔鬼黨,幾個畫面掠眼後,諸葛四郎轉成真人演員,再從布幕後跳出。對於這一代受視覺文化影響長大的兒童來說,視覺影像生動活潑,真人融入動畫的表現,節奏剪接得恰到好處,可以帶給兒童驚喜感,引發情感想像投入。

但這齣戲沒有過度依賴多媒體影音效果,刺激十足的開場後,即刻進入真實的肉搏武打,傳統戲曲表演的程式化身體此時表現於舞台上並不意外,不宜忽略還有武術功夫的動作配合,流暢的套路對打,虎虎生風。緊接著下一場戲,登場的是衛國王宮裡的曼妙歌舞,富有中國民族舞蹈的優雅身段,可是曲詞唱腔竟然是國語夾雜客語,這就微妙地透露出一些訊息了。

這回《諸葛四郎》的演出,不同去年首演版,結合了客語與客家文化元素,這樣的結合更理所當然也深具意義,因為《諸葛四郎》的作者葉宏甲本就是新竹出生的客家人。所以衛城變身成為一個客家庄,城門前的市集擺上鮮豔花布,招牌掛著「擂茶」,語言用客語和國語雙聲並陳,中場休息時兩位女演員騎著布馬出來展示「中場休息」的布軸,再加上諸葛四郎的褲子亦有藍染的特徵,這種種設計雖然使客家的意象明朗突出,可惜這齣戲與客家的關係亦到此為止,並未進一步深掘出客家更醇厚的人文內涵。

這齣戲的內涵,更精確地說,是多元文化,跨國界的總匯,讓我們看見山將軍和海將軍與宮女的舞蹈,出現了西班牙的鬥牛舞姿態,聽見法國作曲家拉威(Ravel)的《波麗露》(Bolero)舞曲揚起﹔看見魔鬼黨的勁歌熱舞裡,充滿韓國流行音樂(K-POP)與美式街舞的影子﹔還穿插魔術、雜技,前述的民族舞蹈、傳統戲曲則見中國元素﹔再加上臺灣式的諧趣笑料,比方把「諸葛四郎」名字中的「四郎」說成台語「死人」的玩笑……,這樣的手法,儼然是紙風車劇團喜愛的後現代拼貼風格再一次形塑確立。

紙風車劇團的後現代拼貼風格,也許我們還可以用更貼近臺式風情的用語來形容,就像辦桌的總匯。辦桌時總鋪師竭盡所能地端出澎湃料理,常用大火熱炒,很合紙風車劇團演員總習慣青筋暴露似的用力表演,擅於經營炒熱現場氣氛。辦桌葷素生冷不忌,不妨從市集老闆娘被偷東西時,以及公主面具被解鎖時的身體語言裡,看出一些性別受壓迫的性別政治﹔也可以從魔鬼黨對戴上魔鬼黨面具的兒童觀眾說,要招收年輕黨員,看出政治的隱喻,尤其是深入瞭解過葉宏甲的生平,知道他1950年代曾因一幅諷刺政府菸酒公賣制度的漫畫,被政府判刑坐了一百天黑牢,國民黨的腐敗失去民心,失去民心丟了政權,要重建年輕世代的信任與參與,現實與戲劇一對照,這齣戲創作的意識帶有政治正確昭然若揭。

當然,兒童觀眾未必能看出政治隱喻,我們也可以先拋下這些解讀,回到舞台呈現的表象,肯定《諸葛四郎》確實從頭到尾毫無冷場的好看,比起紙風車劇團過往許多戲碼情節七零八落拼湊痕跡明顯,這一回倒是把故事起承轉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該有懸念有懸念,情節堆砌與衝突皆合情合理,該傳遞的正向道理﹕維護正義、珍惜身邊擁有等理念也有明晰敘說。尾聲讓名為「葉宏甲」的畫家走出來說要幫衛城國王、公主、諸葛四郎和真平等人畫一幅像,「葉宏甲」稍早要入城時被當作不明分子捉走關起來,他是如何逃脫或被釋放﹖劇情裡沒有再交代,這是耐人尋味的。但他以藝術創作留下永恆,再接續到最後字幕打上向「葉宏甲致敬」的字樣,紙風車劇團於此證明他們用《諸葛四郎》這齣戲,再回返思辨藝術的定位與價值時,又超越了政治正確的束縛了。

向「葉宏甲致敬」字樣旁,倘若再加上他的出生年代,或者把這齣戲主要改編的《大鬥雙假面》年代標示出來,可以更清楚讓孩子對原作時空有連結,也比較能和陪同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的懷舊時空有連結,沒有斷裂隔閡,那麼這齣戲建構的劇場記憶會更甜蜜溫馨。

《諸葛四郎》

演出|紙風車劇團
時間|2018/05/12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