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還是比唱的好聽《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5月
07
2021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20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這次的《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簡稱《我為你押韻》)應該是歷來最華麗的版本。如果它是一片鬆軟的麵包,大量精緻的歌舞影像就是佈滿其中的空氣與孔隙,口感因此輕盈愉悅,充滿彈性,但麵粉的筋性和嚼勁——此作最巧妙的韻腳力道——卻也被嚴重稀釋了。

先說這部作品的價值觀。《我為你押韻》之所以口碑不斷,重演至今,不只是因為它輕鬆詼諧,吸引了劇場界廣大的「中間選民」,還因為它令部分「極端選民」——那些言必出、眼必觀「身體」、「認同」或「批判」等的知識份子——卸下心房,自我審視一番。的確,他們跟戲中一下「主義」、一下「意識」的男主角有些類似,總是以陳腔濫調為敵,而女主角的俗濫恰恰成為對批判的批判,愛情喜劇背後也就浮現出一場溫和的雅俗之辯。兩個因素就這麼讓口嫌體正直的知識份子步步淪陷:在「口」方面,有論辯,在「體」方面,又有男女情愛。誰能拒絕這種雙重滿足?

不過細看下來,這裡的俗其實是可耐的一類(倒不是因為可愛)。押韻向來是雅文化的一部份,就像男主角的遭遇一樣,這是古代文人足以耗盡心思、乃至生命的一項事業。只不過在社會世俗化、現代化,語文白話化之後,言談與書寫間的押韻消失了,從前那種「找不到韻腳就會死的病」只能被鎖進大眾聆聽的歌曲中。換句話說,「雅」並未消失,只是不可避免地與「俗」共存。雅與俗在這部作品中交融於情歌,知識分子和普羅大眾因而找到了互通的橋樑;而情歌,特別是九○年代流行歌曲,正是本劇第二個亮點。

觀眾一入場,就看到台前類似民歌西餐廳的場景,樂手們相當世故地與搖滾區觀眾互動。隨後我們聽到許多七年級生耳熟能詳的曲目,包括梁詠琪的《膽小鬼》、草蜢的《寶貝對不起》等,開演之前就定調了這次版本的歌舞特質。正式演出時的各項設計也沒有令人失望:巧妙利用各種影像形式,不管是大螢幕上的高解析度預錄和即時投影,還是時下流行的手機直播,在在顯示出《我為你押韻》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全新科技脈絡。唯有那一張張深紅色大沙發,似有那麼些出格。這類型沙發理應屬於夜店或豪奢酒吧(單杯調酒450元起跳的那種,服務費另計)的包廂才是,這樣的約會場所真的跟男女主角的清新氣質匹配嗎?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這些都還不成問題,最大的麻煩也許就在整部作品的亮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以及道貌岸然的大師與「上梁山」的女子等最搞笑、最吸引觀眾目光的歌舞段落中,我們容易因為演員(透過麥克風傳達出來的)聲量和器樂演奏的些微失衡而聽不清楚台詞,以至於無法全心領受韻腳的微妙與威力。這只是技術問題,倘若能克服,我們也還要面對更根本的困境:在當前這個時代,唱歌押韻早已理所當然,無法帶來真正的新奇感,即使改編歌曲也一樣,更何況我們的注意力容易被旋律吸引,而未必是歌詞;相反,在日常說話、寫字時,還能冷不防「踩」到幾個韻腳,那才是出奇制勝。【1】針對全劇兩大韻腳爆發的段落,也就是演員歌舞和男女主角對話,相信部分觀眾會感覺到,對話處的押韻「battle」是更有味道的,因為它們的表達更清晰。偏偏男女主角的對話,往往被有時過於冗長的歌舞區隔成不同篇章,以至於韻腳的「beat and flow」不那麼暢快淋漓——讓我們把整部作品想像成一首「RAP浪漫詩」。【2】

以上只是求全責備,無損於這部作品已經具有的當代經典性。我曾看過十年前文山劇場的首演,【3】現在演員已有些許不同,而如前所述,技術表現也更貼近時代。不知下一個十年還有沒有機會再次重演?到時的表現方式又是什麼樣子?屆時,張雨生的辭世將離我們和年輕的觀眾越來越遠,而這部作品也將具有更專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史料意義⋯⋯。

註釋

1、試看這段「財經韻文」,這恐怕比任何詩作或情歌都更讓人出乎意料,網址:https://reurl.cc/V3dZ9A

2、事實上,本劇押韻處就像許多RAP battle一樣,不只有押韻,還必須兼顧諧音,好比「維英」和「回音」。這是另一個主題了,這邊不再延伸討論。

3、在此之前,我似乎也在台大戲劇系館還是某活動中心,看過幾乎是最初的發表?印象模糊,不太確定了。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21/04/3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你的劇本帶給我勇氣。」、「你的劇本感動了我!」這兩句話很值得玩味,⋯⋯,在語言之下繼續挖掘,有些時候其實空無一物,一切只消感受,不需要邏輯辯證,淪為空洞的讚美、合宜又不失禮貌的褒獎。再更進一步思考,語言之下的蒼白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說?還是我們沒有東西可以說?(何玟珒)
5月
11
2021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