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方向,家的依歸《梅山春》
6月
04
2014
梅山春(台灣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01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臺灣豫劇團於2011年推出改自王瓊玲女士原著《美人尖》為建國百年賀歲大戲,2014年又再度以原班人馬推出改編自阿惜姨與含笑真實人物為文本的梅山鄉在地故事《梅山春》。

與《美人尖》一線直舖陳述到底的劇情架構不同,《梅山春》採用了多重穿插的敘事手法,運用短篇小說的分鏡方式,以含笑、秋月、阿惜姨各成一個篇幅。三位旦角(蕭揚玲、謝文琪、王海玲)分別擔綱三個故事的主角,運用主敘事者視線的切換,輔以電影式的多媒體投影輔助,穿插數段歌仔戲折子,做為映照劇中人物的處境及心聲反映。主場景則以盤踞舞台左右兩方,高約兩層樓的石階及交錯穿插其中的竹林做為視覺設計,並利用多媒體投影於舞台中央三片大小尺寸不一的簾幕,塑造出劇中的房屋及建物、演出歌仔戲的戲台等,便於場景的切換。

第一段故事以天助的回憶為起點,他跟含笑於年輕時相戀,含笑珠胎暗結,天助委請媒人至含笑家提親,但養父母認為含笑有辱家風,不願讓她下嫁天助,逼迫她帶著腹中子下嫁遠方盲漢,含笑就此未曾出現;天助七十歲大壽時,在妻子秋月的牽線下,收到含笑所生親生兒子阿水的來信,才終於回首面對四十年前的過去。第二段故事以秋月本人為主視角,娓娓道來她身為養女時受養母凌虐的苦楚。第三段故事換由阿惜姨為主線,以一部〈泥馬渡康王〉的歌仔戲為原點,讓阿惜姨從頭敘述自己如何喪女,丈夫病亡,嗣後失去兒子的前塵往事。

飾演含笑的蕭揚玲有別於去年楊金花的演出,精準拿捏屬於十幾歲少女的含羞帶怯,從與天助相戀到提親破裂,在逃離養父母至天助家要求私奔的過程中,細膩的身段動作與嘹亮溫婉的唱腔將含笑從甜蜜愛戀到既驚且懼的心情轉折刻劃得層次分明。

雖受限於劇本而多以旁敘者的角度參與故事,對於秋月自身的故事著墨不多,飾演秋月的謝文琪卻簡單而完整地呈現出屬於該角色的倔強與溫柔。下半場王海玲所飾演的阿惜姨於洪水掩沒竹橋時痛失愛女,嗣後丈夫因病而亡,其子也因當軍伕而喪命於南洋,悔恨不已的悲苦唱段更是將多年精湛唱功發揮的淋漓盡致,保有師徒各自展現技藝,卻又不搶過彼此的個人空間。

《梅山春》以短篇小說的分鏡方式來做敘事,優勢在於三段劇情的關連性不致過度偏離,又能保有各自角色在主視角切換間的不同立場與角色個性,使觀眾在劇情進行切換時不致太過混亂,卻也同時考驗著觀眾在劇情重組整合的邏輯及演員情緒即時轉折的能力。

但此類重點式的劇情穿插,敘事主角的切換,容易造成情緒感受斷層,難以快速切換於主線人事物皆相同但敘事者角度切換的狀態中,使觀眾無法擁有一致性的情緒感知,投入劇情氛圍;多媒體投影部份雖有快速切換場景並引導電影情節過場的作用,但於主題切換時,僅於中簾幕投影宣示新主題,左右兩旁字幕卻未同時進行呈現相同標題,因簾幕為三片式切景組合,左右視線容易阻隔,使左右側觀眾無法意識到敘事主角已經切換的狀態。最終台上以含笑、杜鵑、山茶三種花朵投影作結,雖有對應序場命名為花語的起點,卻未於劇中解釋其意涵,使得此三種花卉出現於演出中讓人有種突兀感,難以與三位女主角的形象做為對照,都是較為可惜之處。

《梅山春》標榜為常民豫劇,重心放在呈現早期梅山女性的困苦及堅強,以及傳統禮教對於女性束縛甚深的情形,潛意識上則放在當時女性對於「家」的渴望及追求,以女性、妻子、母親的不同視角,在各自的人生過程中建構「家」的構成及存在意義,最終學會面對過去,放下傷痛,與過往及現實取得平衡,得到心靈撫慰,圓滿人生。

《梅山春》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14/05/31 14:30
地點|員林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曲語言在影像與劇情結構裡旁落,映像語言又獨語自成一格,《春》的敘事法有解離癥候,外表看不出重大矛盾,但隨著舞台忽而表演、忽而電影,忽而寫實忽而虛擬,忽而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觀眾被迫不斷切換觀視角度與美學,內在的分裂造成觀賞上的困擾與不忍,實實難為了演員。(紀慧玲)
11月
11
201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