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落又起,是時間的掌中戲《一丈青》
5月
08
2019
一丈青(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鄭嘉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33次瀏覽
張峰瑋(劇場工作者)

掌中戲在台灣因應不同時代、不同場合、不同觀眾需求而演變出多樣的表演形式及內容。真快樂掌中劇團於2018年於臺灣戲曲中心及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的《孟婆‧湯》,以及此次於臺灣戲曲中心演出的《一丈青》,不僅演出內容基於經典卻大不囿於此;在演出形式上,多數掌中劇團來到現代劇場(或說「內台」)演出時,往往於舞台上再搭建一個掌中戲棚──此作法除了表演主要僅在掌中戲台上發生之外,也使現代劇場技術難被發揮──真快樂掌中劇團則充分使用現代劇場的硬體設備,同時亦破除表演空間僅於「台上台」的限制,使得小小偶戲能夠完整地在一個實驗劇場的舞台、燈光、音響及影子、煙霧等效果的襯托下,營造出使人大開眼界的奇妙畫面。操偶師拉開一塊布,布的上沿便可以是戲偶的舞台,旗幟橫打、兩片橫旗相接或相疊則又是另外種種形式的舞台;操偶師在整個舞台遊走,時而融入角色一同扮演,時也兀自扮演其他角色。如此走出掌中戲的新路,雖然近年尚有同黨劇團的《白色說書人》或好劇團與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穿紅絲緞的少女》,兩者皆揉合掌中戲與現代劇場元素;唯有真快樂掌中劇團近兩部作品以寫意呈現,而帶有獨特詩意,可謂獨樹一幟。

與《孟婆‧湯》秉持同樣的簡單原則,《一丈青》的演出模擬一個高機動性的掌中戲班來到鄉間進行走演。台上先後駛入三台腳踏車,載運了一台子戲所需要的一切行頭,就連簡易的舞台及文武場也包含其中。戲中戲搬演水滸英雄扈三娘闖蕩江湖的故事,然而整個演出更關心的是「戲中戲」之外的戲班日常──早期臺灣掌中劇團在鄉野間走闖的生活樣貌,構成戲裡戲外同樣是江湖,而與扈三娘對照的是真快樂掌中劇團的耆老江賜美女士,兩者同樣在男兒當家的世道下邁開步、走出一條不讓鬚眉之路。而古有的盜賊與狗官,在近代則有地方惡霸與迂腐管區來對應,一齣在鄉里陽春上演的掌中戲便頻頻被打斷,走村撞鄉的演出並不全然逸趣橫生可見一斑。

並不只有外人會打斷鄉間的掌中戲演出,《一丈青》中更演繹了當年鄉野演出的另一個特色,即是會在演出中插入賣藥的橋段來貼補劇團開銷,且呈現方式類似恆春兮那樣妙語連連,恰似現今YouTube、電影、電視劇中的置入性行銷及廣告,而這些在表演過程中所插入的廣告可謂是業配的先驅。觀眾其實也未必會討厭業配,只要能將業配的內容處理得有趣且能讓觀眾接受,那對觀眾、演出及劇團而言便是三贏局面──劇中的業配安排,儼然是掌中戲界的How哥。

然而也並不只有外人和賣藥廣告會打斷鄉間的掌中戲演出,《一丈青》演繹一個戲班行走江湖,並演出一齣女俠行走江湖的故事之各種情狀,比起「一丈青」所指涉的巾幗情懷,其實更強調著「行走江湖」所代表的無盡與無常,無論是戲中戲裡的扈三娘多次奔波,或是戲班多次中斷演出,皆是出來走跳的生存風景。其高潮發生在《一丈青》的結局,當戲中戲演到扈三娘準備要率眾攻打官府替家族報仇時,戲外卻突然下起雨來,於是演出再度中斷,戲班眾人眼看無法繼續,便開始打包行頭,不一會兒台上便只剩下一台腳踏車及一名表演者。他在收拾完畢之後,往觀眾席一看,愣了一下說:「你們怎麼還在?我們要收了,祝大家萬事順心如意,再見。」【1】全劇便結束。我看過小說斷尾,也看過動漫斷尾,這輩子第一次看到眼前的戲斷尾,確實目瞪口呆、嘆為觀止,不過仍覺得相當精采。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正回歸到現實日常──鄉野戲班時至今日仍然走跳,遇到大雨也仍然是停演,而雨總有一天會停,也總有一天會再下;不過,在種種的週而復始之間,時間的掌中戲還不停上演呢。

註釋

1、此非原話,僅取記憶中的約略意思。

《一丈青》

演出|真快樂掌中劇團
時間|2019/5/4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卻上述編劇與表、導新意,從戲偶與物件的設計和工藝,音樂與唱腔的編創和展演,到舞台與燈光涵構出的演出環境,俱為出色,在民間戲班與現代劇場的跨界合作下,吸納當代新鮮的思維與技術,體現了「完全劇場」的當代藝術,活出了布袋戲的新生命。(陳韻文)
5月
14
2019
《一丈青》並不以特效喧賓奪主,運用靈活的場景和演員調動,承繼布袋戲的底蘊,豐富其表現手法。(王熙淳)
5月
06
2019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