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的解構與情感的建構《一丈青》
5月
06
2019
一丈青(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攝影鄭嘉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96次瀏覽
王熙淳(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生)

「離家門,入江湖,路草生疏,亦有絕地逢生處。」【1】真快樂掌中劇團再次挑戰布袋戲的古典與創新融合,與薛美華導演將戲臺拆解、重構,水滸傳奇女將一丈青在黑盒劇場內幻化變身。

甫開場,未演聲先進,腔口道地的廣播,講述著鄰里間雞毛蒜皮的大小事,召喚了臺灣鄉村古早時期的聯想。那時人與人間感情緊密,民風樸實,觀眾席上的眾人,彷彿同一村的村民,一起在閒暇時聚集在廟口廣場看戲。接著舞臺燈暗,演出正式開始。

一臺機械迷你腳踏車從右舞臺緩緩駛向場中,使焦點轉移到乘載歷史感的大腳踏車,接著燈光暗去,猶如電影般的視覺意象切換,帶領觀眾走進通往回憶的腦內隧道。燈暗而後燈亮,天涯流浪三兄妹騎著腳踏車進場,草根人物的生機盎然打破了寧靜,他們趕路前往下個村莊賣藝與賣藥。

《一丈青》中,水滸女將扈三娘的故事與布袋戲團的走撞人生互相交錯,層層遞進,不斷加強戲劇母題:「不管命運如何坎坷,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千金扈三娘自出生時就被算命先生預言一生坎坷,而母親在成長路上不停地囑咐她,不管環境如何困難,一定要活下去。扈三娘長成後,協助祝家莊防衛梁山好漢的入侵;雖武藝高強,終是不敵。領頭宋江下令將她擄走,欲收為己用,萬般不得已的三娘為保全自身安危,只好先拜宋江父親為義父,再選醜陋但好控制的王英做夫婿,欲尋求機會回家與父母團聚。不料人心貪婪,官兵貪圖扈家莊財富,滅門取財,並把罪行栽贓到李逵身上。在梁山眾人與官兵對戰的當下,官兵謊報扈三娘殺害其親人的兇手,憤怒的三娘質問王英,所幸王英抓來官兵揭發真相,至此梁山眾人團結一心,打退官兵。最後,扈三娘也決定在此安身立命,完成娘親的願望:「不管環境如何困難,一定要活下去。」

天涯流浪三兄妹的人生也一樣不平靜,在逗趣詼諧的招呼聲與親切的笑臉中,藏著外行人難以窺見的辛酸。四處流浪奔波的辛苦已是基本盤,每到各處要打點好上下關係,如稍有差池,將招來地方官員的找碴。偶爾還會遇到地痞流氓,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搶走,甚至動手動腳毀壞財物。戲中,觀眾並不知道三兄妹為何要堅持如此辛苦的行業,或許是出於演戲的熱愛,或許是祖傳的事業,也或許這是他們唯一謀生的管道,但可見的是她們對於戲偶的尊而重之,不顧流氓威脅,也要放下面子陪著笑臉、保護戲箱。

於是,《一丈青》講的不只是扈三娘和布袋戲賣藥團的故事,這種堅韌的精神也指向了真快樂掌中劇團。創團女藝師江賜美,幼時便隨著父親的戲班到處演出,在以男性為主的世界裡成為臺灣第一位布袋戲女藝師。1950年代後期,隨著臺語片的興起,觀眾大量流失。為了維持生計,江賜美仍帶著戲班兼賣藥品,巡迴全臺演出。【2】江賜美阿嬤的一生、天涯流浪三兄妹與水滸女將一丈青的故事不斷互相指涉,共同構建了動盪時代下女性與戲班的求生韌性。

兩線不斷交錯,舞臺場景與演員也需要時時轉換。傳統布袋戲藝師在戲臺下演出,觀眾只會看到場上飛舞的戲偶。如何解構戲臺並運用整個黑盒子空間,就是導演首要挑戰。薛美華以賣藝工具腳踏車和旗幟搭建成靈活的舞臺,有縱橫、有高低,甚至前後兩臺,演員時而在臺後演,時而走出布幕直接現身,搭配手和旗桿作為舞臺,變換布局在第一次進廣告前皆非常流暢。我也非常喜歡戲偶與人的同演,有時偶與人是同個角色一起動作,偶的精細與人的身段互相加強動作的情感意義;有時是偶與人不同角色間對話,展現演員靈活切換角色的能力與聲音的高度多變性。演員的表現亦靈活多彩,操偶的技術嫻熟自不用說,快速轉換於操偶師與演員之間,帶動全場氣氛。唱曲雖較傳統戲劇演員吃力,但顯現了一股清新誠意,足以打動人心。相較起演員,戲偶的臉部表情是固定的,尺寸也很小,傳統藝師靠著深厚的表演功底,與觀眾的想像力共同合作,成為紅極一時的劇種。《一丈青》並不以特效喧賓奪主,運用靈活的場景和演員調動,承繼布袋戲的底蘊,豐富其表現手法。劇本也將原著《水滸傳》中略顯平面的扈三娘,刻劃地血肉飽滿,將被動的強制婚姻,修改為三娘在有限的條件下進行最有利的選擇,既符合時代的背景限制,也凸顯了女性亂世中求生的堅韌。

可惜的是,在梁山諸好漢討論如何收服三娘時,我感到了此種手法的限制。前面熱鬧的舞臺走位,收束為傳統戲臺上的純偶演出,可能此刻劇情屬於過渡橋段,霎那間湧現了一種無聊之感,或許更貼近布袋戲踽踽獨行的掙扎──如何在已經習慣視覺刺激與高度情感張力的現代戲劇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一丈青》,是以樸實真摯的感情為出口。當賣藝大哥因流氓騷擾而消沉時,戲還是要做下去;弟妹就算沒演過,也要咬牙把王英與三娘的婚禮演完。演員進出戲中戲,將三娘的不情願與藝師的生澀完美融合在一起,弟弟也以王英對於當新郎的不知所措,詢問大哥,安慰他和逗他笑。家人、同行、戲偶,種種關心與情感匯聚在一起,再一次讓大哥自生活的坎坷中站起來,最後三人同臺共演,三雙手、六尊偶,宛若舞蹈般的美麗身段;傳統的底蘊與對戲劇的熱情讓他們閃閃發光,完成了這一場戲中戲。最後,大哥獨立於臺上詢問觀眾,戲都散了,你們怎麼還坐在這裡呢?全場一陣笑聲,有種恍然間的清醒。原來,我們也是這齣戲的一份子啊,一起從過去走到了現在。

註釋

1、取自節目單介紹詞再創作。

2、資料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網站:一代女藝師─江賜美。網址:https://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94_39932.html

《一丈青》

演出|真快樂掌中劇團
時間|2019/05/04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卻上述編劇與表、導新意,從戲偶與物件的設計和工藝,音樂與唱腔的編創和展演,到舞台與燈光涵構出的演出環境,俱為出色,在民間戲班與現代劇場的跨界合作下,吸納當代新鮮的思維與技術,體現了「完全劇場」的當代藝術,活出了布袋戲的新生命。(陳韻文)
5月
14
2019
《一丈青》演繹一個戲班行走江湖,並演出一齣女俠行走江湖的故事之各種情狀,比起「一丈青」所指涉的巾幗情懷,其實更強調著「行走江湖」所代表的無盡與無常,無論是戲中戲裡的扈三娘多次奔波,或是戲班多次中斷演出,皆是出來走跳的生存風景。(張峰瑋)
5月
08
2019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