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或許,所有藝術形式最終都得面對消亡的恐懼。形式與內涵,就像是肉體與靈魂。⋯⋯這股執念成為牽引著戲師化身道士、招魂重演過往回憶的原初動能。重點實不在鬼,而是肉體沉睡後魂魄依然不願消散的意念。以此觀點再看一次《掰》在形式上的實驗,⋯⋯那雙啟動一切的「手」,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為著戲偶服務,而在畫面上被揭露,成為特寫的表演元素。(白斐嵐)
12月
01
2021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的《夢.斷.情河》顯示了掌中戲適應於大鏡框舞台的處理能力,對舞台空間的運用能作到收放自如的程度,足見下過一番苦心。而這樣的苦心乃奠基在掌中戲基礎技巧的掌握,主演的五音分明、操偶師的靈活,根柢穩固,因此長出的新枝枒不會讓人感覺頭重腳輕、徒見聲光之效。(林慧真)
12月
05
2019
《一丈青》演繹一個戲班行走江湖,並演出一齣女俠行走江湖的故事之各種情狀,比起「一丈青」所指涉的巾幗情懷,其實更強調著「行走江湖」所代表的無盡與無常,無論是戲中戲裡的扈三娘多次奔波,或是戲班多次中斷演出,皆是出來走跳的生存風景。(張峰瑋)
5月
08
2019
綜觀這些刻意、過多使用的戲偶變化與曲調安排,與其說劇團不知節制,不如說劇團尊師重道──希望盡可能地讓前輩諸賢、同行豪傑各展其藝,共繪「理想藍圖」。從台灣布袋戲發展「江湖史」來看,這樣的同台演出具有高度象徵意涵,《白蛇傳奇》也的確帶給較少觀看布袋戲的觀眾一次嶄新經驗─一次看盡布袋戲類型。(紀慧玲)
5月
17
2012
沒想到掌上功夫可以做到這等程度:一雙手同時演出兩人,一生一旦,兩套程式,兩種性格,演得栩栩如生,含情脈脈。有如濃縮形體表演的精華,萃取於戲偶身上。穿衣、頂盤的特技,龍和虎的獸偶動作,也都是掌中戲的傳統好功夫。在永無止盡的技藝境界上,這是永遠不會被看膩或落伍的東西。(林乃文)
3月
1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