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暈裡的身體能動性《春鬥 2017》
3月
21
2017
春鬥2017(雲門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1次瀏覽
張懿文(專案評論人)

黃懷德《亮》

因為黑暗,才看見光亮。幕起燈亮,一個舞者雙腳岔開,一手向右側伸直,另一支手臂彎曲向下,這靜默的短短幾秒,捕捉了在時間暫停狀態下的身體,在鼓聲響起時,舞台後方的黑幕往上略為升起,光線也轉變為明亮,群舞者的臉上略施白粉,暗示著去除面部表情與情緒後的漠然。在鼓聲急促的咚咚聲響中,身體與音樂尋找相互呼應的關係,這些動作彷彿延續了黃懷德去年在松菸演出的作品《撕裂》中的身體實驗,舞者藉由肌肉迅速地收縮與放鬆,使身體產生類似顫動的效果,時而展現出機械舞的味道,而舞者的行進方向詭譎多變,他們或反身坐臥倒地,身體向後倒的移動,手指關節的彎曲與分離,在越來越強烈如舞龍舞獅般的聲響中,堆疊出一種怪誕(Grotesque)的意象,某個片段舞者以蟹行的方式側身橫移,加上二度空間的彎曲手臂和平面手掌平移,讓人想到尼金斯基《牧神的午後》精華動作的經典呈現。在群舞的片段,不時出現拉扯中被掌控的身體,如欲往某方向而不得,暗示了內在與外在趨力的衝突,而末尾處舞者們偏著頭,略低的身形彎腰,細碎踏步,呈現出一種集體焦慮的徬徨之感,在奔跑中群舞者集體流動,而後一人被冷落拋下的孤寂,黃色的昏暗光暈中,噠噠噠的聲響漸急漸大,在扭曲變形的肢體動作和震耳欲聾的音樂下,益發彰顯觀眾腦海中留下的明亮清晰。

陳韻如《潛》

在銀白灰藍色調的燈光下,譜出這支舞蹈的漂亮色澤,略帶著一點浪漫芭蕾的遙想,卻是處理充滿強烈議題性的衝突,形式與內容上皆有巧妙呼應之處。一男一女擁抱彼此,女子細膩地撫觸男子,而那充滿愛慾的溫柔輕觸,並沒有得到男子的回應;下一秒,男子蹲下,開始回應這些觸碰,他背著女子,兩人斷續的撫觸開始慢慢變形,從輕柔和緩走向粗暴強制,女子被摀住嘴角,似無法呼吸,而在這衝突緊張加深之際,其他幾位舞者一個個無所謂的從舞台旁經過,偶用定格身軀暗示了窺視的目光,卻在男女掙脫不成,拉扯而幾近暴力的互動中,默然地離去,好似事不關己,當燈光逐漸轉為藍綠色的幽冥,角落的舞者開始悶笑出聲,而旁觀者的毫不在意,讓人感到不安。下一個段落,一名女舞者獨自比著手語,一邊訴說著「在等待什麼...什麼離得很遙遠....每個人都慢動作在跑....與世界隔離....任人宰割....在空氣中靈魂出竅....我怎麼還會在這裡.....看著我....我在等待什麼.....」的私密獨白,而另外五人也加入口白,以群舞的方式整齊劃一地比著手語,再各自分開,繼續著各自的低語。當兩女輕輕依偎旋轉、旁人也靠近溫柔撫觸,燈光更藍,兩人的轉圈被眾人圍住、輕觸,女舞者被拖舉著,想離去時又被其他舞者拉回,可遇而不可得的衝突與掙扎在動作中浮現,即使手欲伸往向前,還是被相反的力量回噬,在冷凝的銀藍色燈光中,欲求似乎是不可妄想的奢侈,旁人無關痛癢的凝視,暗示了掙扎者之無奈。劇末,男子回首,抱住女舞者,兩人在劇場式特寫光束中轉圈依偎共舞,緩慢地,在音樂與燈光俱熄時,舞動方歇。

蔡博丞《瞳孔裡的灰牆》

幕啓時,在舞台中央的女舞者,重複一套主題性的舞蹈動作,她雙腳張開半蹲站地,雙手摀住耳朵,有些神經質的踩腳跺地、蹲地抖動。燈光反覆暗了又亮、亮了又暗,外圍舞者窸窸窣窣低聲細語,在每次燈暗燈亮後,舞者會出現不同的動作變化,雙人舞有著極美的質地,不但是舞者漂亮的舞姿,更是紮實身體訓練的顯現,在托舉、換位時轉圈,又或是在地板上掙扎時,在如觸電般顫抖之間,展現精熟的流暢感。男女舞者對峙的片段,四周圍繞著其他舞者,那套組的主題動作再次出現,舞者的低聲呢喃,配上突然的顫抖動作,流露出不安的質疑態度,他們拍打自己的身體、雙腳和雙手,而群舞者的撫觸與抬舉,也表演著彷彿沒有碰觸到彼此的打鬥。在燈光變換的同時,舞台前的灰色透明布幕半垂,被抬舉的舞者在空中翻身,又似流魚般在空中游泳,靠近地板處的拉抬,在極為抒情的音樂下,透過其餘舞者的支撐,舞者宛若鐘擺般前後或左右移動搖擺,在舞台上型塑出圓弧線之外方正直線。結尾處,被拉扯多時的女舞者半癱在地板上,僅有上半身從灰色布幕中透出來,宛如被獻祭犧牲般的半身雕塑,溫熱的身體,似在燈光歇息時已然已冰涼。

《春鬥 2017》

演出|雲門2
時間|2017/03/17 20:0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