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人進入遊戲,又對大歷史保持旁觀《揚帆》
9月
08
2020
揚帆(黑眼睛跨劇團提供/攝影林政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8次瀏覽

張敦智(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臺灣多重的文化組成,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愈加受重視。2018年第二十九屆金曲獎上的表演節目「臺灣早就有嘻哈」,由熊仔、排灣族原住民葛西瓦、麻吉弟弟、葛仲珊、劉福助等接力演出,展現出文化、語言、不同年齡層等的創作爆發力。此外,2019年第三十屆金曲獎上,蔡依林也以表演節目「美」宣示不同審美價值應由自己決定,唱出歌詞「審美的世界/誰有膽說那麼絕對/真我、假我、自我/看今天這個我/想要哪個我」。2020年第三十一屆金曲獎,排灣族歌手阿爆(阿仍仍)的母語專輯創造八項入圍紀錄。網路世界也有2012年因翻唱〈煎熬〉一舉成名的網紅鍾明軒,近年大力推廣不同多元價值,於2019年以雙性戀身份和時任教育部長的潘文忠談論校園霸凌議題。白色恐怖、轉型正義題材的戲劇作品也自2016年起漸漸如雨後春筍般推出。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2020年,黑眼睛跨劇團推出主打融合了線上推理、實境解謎與現場演出的戲劇作品《揚帆》。

《揚帆》挾帶巨大的野心而來,除了創新、完整的形式外,作品內容更融合喇嘛與西藏人、荷蘭人、原住民、二二八事件等元素,帶領觀眾重新思考臺灣出路的可能性。「臺灣」的面貌究竟是什麼?藉由大規模挖掘相關歷史,試圖帶動一場有效的質疑與反思。在形式層面,線上推理、實境解謎的發想頗具巧思,可惜在內容設計上,儘管試圖融入正式演出時的劇情元素,但整體而言,問題仍顯破碎,難以創造出「遊戲」必要的「個人帶入感」,反而隨著解謎過程不斷疏離。舉線上推理的第一道題為例,觀眾需要先知悉黑眼睛跨劇團的排練場名稱,並填入「593 studio」的數字部分,才能進行後續解謎。這可以說是觀眾實際參與演出的第一道流程,但卻看不出來跟後續劇情、演出之間的關聯,作為開場,令人摸不著頭緒。另外,到了基隆和平島後的解謎項目,也有需要填入兩支鄰近路燈不同編號者,同樣與整體演出脫節。雖然當中不乏帶領觀眾深化對基隆和平島歷史文化認識的題目,但是整體卻顯得破碎,比起演出前的一系列序曲,綜合起來,題目質感更接近填鴨式學習單。

揚帆(黑眼睛跨劇團提供/攝影林政億)

筆者認為,這是在離開傳統劇場領域後,對遊戲敘事尚未能成功掌握的緣故。在遊戲敘事裡,如何讓參與者找到自己在整個事件推演中的位置極為重要,只有確立了此位置,才能建立起後續參與和投入感,遊戲也才得以繼續進行下去。但《揚帆》的觀眾在解謎過程始終被敘事主軸拒之門外,成為遊戲的旁觀者。而大部分的題目,如果答錯多次,也未見遊戲世界中對此設計出劇情層面的解決之道,說明解謎失敗會獲得什麼下場或劇情轉折。這其實就是很直接的證據,顯現遊戲本身跟參與者體驗是分離的,答錯多次的結果,大多僅是被直接告知答案,更減弱解謎的意願。在遊戲公司裡,任職編劇者需要針對不同情況撰寫劇情、模擬不同可能性下不同角色的選擇與反應。《揚帆》如果在這方面能投入更多編劇與設計心思,而非急著想把想要分享的資訊快速暴露給觀眾,才可以讓觀眾更有參與感,也讓線上推理、實境解謎元素與演出更進一步扣合。

在這樣立意良善、但整體仍顯破碎的體驗後,觀眾最終被帶往和平島的阿根納造船廠觀賞現場演出。晚間的阿根納造船廠,搭配現場燈光設計,看起來蔚為壯觀。而演出內容即翻出喇嘛與西藏人、荷蘭人、原住民、二二八事件等不同台灣歷史元素,最後由觀眾決定「如果台灣是一艘大船,要不要重新把它翻過來,取消所有現狀,往日本、太平洋等不同方向繼續航行?」對此,評論人陳正熙與紀慧玲的對談中已經指出,對他而言,這樣的選擇並沒有意義。原因是無論現狀如何,都會存在不同歧異、拉扯,並不會因為取消現狀,就能得到嶄新、一致的未來。相反地,有意義的提問應該是,藉著自己的選擇回去叩問,自己身世中的什麼部分,讓自己產生這樣的選擇,或許更有積極的意義。【1】筆者對此深感認同之餘,也認為取消現狀、重頭來過的選項本身,其實充滿濃厚的逃避傾向。因為希望消失的,必定不會是當下的美好,而是現存種種複雜問題。面對問題,自然只有積極疏理、面對過去,才可能因此知道想要前往怎樣的未來。所以,這樣的選項與其說過度浪漫化,更應該被定位為在認識歷史的方法論上過於一廂情願。在此,前面苦心經營的種種文化疊合、混種、糾纏,在此並未延展出新的辯證可能性,反而將其一筆勾消。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歷史多元論述,在此被導入是否要一舉推翻的過度簡化中,隨著演出最後投影幕上不同觀眾答案的顯示,一併煙消雲散。

整體而言,其實無論是前段的線上推理、實境解謎,抑或後段的現場演出與投票,其實問題可能始終是一樣的:就是在這一連串故事裡,觀眾始終沒有機會深入敘事的森林,陪著角色一起經歷冒險、思考與辯證。創作者將他們的位置擺在置之度外,先是無法建立參與感的線上推理與實境解謎,最後面對角色存亡,作為觀眾,突然被告知自己輕易握有了如上帝般的生殺大權,所有人無論解謎成績、投入程度,都一視同仁,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號稱可以改變歷史命運。主打觀眾需要大量參與的作品,最後只剩滿滿的置身事外的旁觀感。近年來台灣大型社會事件頻發,從2013年洪仲丘事件、2014年三一八事件、2018年同婚議題等展開公投、2019年同志婚姻合法化、2020年蔡英文與韓國瑜的總統選舉,民眾已經清楚,改變從未如此輕易。這讓最後的體驗環節尤其不真實。順著此問題脈絡切入進行修改,最後,也許就會問出不一樣的問題。之所以如此天真,正是因為面對歷史,創作者先驗地以為可以,而選擇了一條置身事外的視角提供給觀眾,來講述這則故事。

註釋

1、請參考「評論2台」Podcast節目第三集〈搬到戶外的劇場實驗,機會or命運〉,由陳正熙、紀慧玲主講。

《揚帆》

演出|黑眼睛跨劇團
時間|2020/08/23 17:50
地點|基隆和平島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論是《單向封鎖》或是《揚帆》都是企圖很大的作品,因應處理議題的複雜性,也嘗試不同的觀演互動模式,期待就此達到不一樣的體驗與討論。然而不可諱言的也是,當觀演關係變得複雜與開放,作品本身的結構設計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因為要能有效地「互動」,那就必須給予觀眾真實的權力與自由。但這之中又有一個困境:觀眾的自由須有意義與真實,卻又要能夠是團隊能夠處理與管理的──一切必須經過良好的設計。(黃馨儀)
9月
08
2020
但在所謂民主投票的設計中,我們最終在偌大的投影螢幕中彰顯了自己的意志、眼光也急著尋找螢幕上可以現身的自己。看著一個一個按與不按的驕傲現身,我反而有點害怕了。會不會這個以種族/族群敘事作為船體的臺灣,其實默默地把我們的歷史改寫了,也把終點預設了?(汪俊彥)
9月
08
2020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