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複調的腳步《久酒之香》
12月
22
2017
久酒之香(TAI身體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3次瀏覽
王昱程(專案評論人)

這個冬天,臺北城難得能見兩個年輕的原民當代舞團發表作品,蒂摩爾古薪舞集說要在沉醉當中保持清醒;TAI則直指小米酒的濃郁香醇,開演前,編導瓦旦‧督喜(Watan Tusi)在台前邀請觀眾慢慢品嘗手中的小米酒,他說每釀小米酒都風味獨特,而濃稠的口感就像是部落家庭關係。過去,小米酒是用來連結祖靈的介質,長輩喝酒以前總是會用手指沾一點酒指向天空再輕輕觸碰土地。於是,舞者一個個進場亦如是,他們指著天空的手指微微甩動,輕觸地板的時候,溫柔得像是在親吻,各種親吻,舞者的個性如斯開顯。

如果把《久酒之香》分為兩段,前段舞者搭著彼此的肩膀,就像是行駛的列車,腳掌舞台上踩踏發出的聲響扁扁的,濕濕的,好像最近幾年原民青年的回家路,孤獨與豁達並呈。在焦慮喧囂的夜晚,一口飲盡一小杯秘釀小米酒,讓時間就像是腳掌所踩踏出的聲響一般黏滯,節奏簡單而統一,卻踏出舞者各自生命軌跡。在舞者望向天空的眼神,與踩踏時身體的震顫的時刻,腳踏單音,他們的身體則展現複調的旋律,也許是各自帶著故事搭上這班車吧。擔任列車頭的舞者,做了手沾米酒指向天空的動作之後,就這樣沒有再把手放下來了,這段路上不斷變化的腳法節奏,時而脫軌也許是為喘口氣。散開奔跑的腳步逐漸取代有秩序的節奏,舞台上的拉門淺淺地映射著舞者的身體,舞者望向鏡中的自己,交疊著在門後的夥伴身影,拉起夥伴的手跳起來又放掉。這股力量停了又走,是不斷重新出發的力量,逐漸地我彷彿看到拍岸浪花和搖風大樹,勇敢不羈地猛烈又蹲又跳著......。

後段由幾首耳熟能詳的KTV金曲開始,也許這就是酒後狂喜高歌,舞者拿起麥克風,其他舞者開始伴舞。復古的排場,舞者們各展妖嬈,隱隱呼應著近期上映描述原住民酷兒處境的電影《阿莉芙》。曲目到了兒歌〈只要我長大〉,賣弄嬌媚的姿態轉化成鬧哄哄的遊戲,舞者興奮地搞笑著,卻彷彿跌入細碎的空洞,在不同的時機點露出疲倦的眼神,又被更用力的縱聲大笑支撐。細緻且更多變化的腳法開始加入伴奏,全身汗濕的舞者們越是疲倦踏得越用力,又或許是酒醉後起舞的樣子,隨著觀眾吆喝、鼓掌的聲音,我彷彿來到了山腳的篝火旁,歌聲抒情,人情溫暖。

也許《久酒之香》是TAI成立以來最具娛樂效果的放鬆之作,但隨著上段的回家列車一路開往耳熟能詳的歌謠之境,城裡的觀眾反而能更切身地跟上這趟旅程。過去主流華語樂壇是個幾乎由漢人把持的封閉系統,腳法加入之後,聆聽經驗隨之翻轉,而下半場的表演,由音樂設計郭宏處理的詼諧編曲伴隨著每位舞者的獨唱,在原本就已經眾聲喧嘩的腳法當中,又開啟一層和觀眾記憶交流的新意。就好比Disco版本的〈你把我灌醉〉搭配複雜的腳法,對比市面所見的詮釋,同樣是煽情醉酒此刻,卻不再能區分究竟是哪一根心弦為之撥動,又或者是整組情弦被徹徹底底刷了又刷,此刻,台上台下的互動儼然成為一場醉後的狂歡。

若是套上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理論,狂歡時刻台上台下,表演者和觀眾毋須分別,這個時刻是在場所有人所共享。「腳法」是TAI回到部落研究整理出的動作系統,到了第七支作品,在金曲記憶的攪和下,研究、編創、表演和觀眾詮釋相互作用,現場沸騰的氣氛,來自多聲部的意識主動參與。有點像是在KTV,獨唱者從來就不是最主要的話語擁有者,於是,《久酒》又回到原住民族文化的再現與被觀看的問題意識,當原住民族的舞蹈脫離傳統祭儀與觀光化的表演,TAI累積至今的六十多式「腳法」,遇上小米酒,原住民族的主體就開放在演出的當下,整個劇場空間裡。

《久酒之香》

演出|TAI身體劇場
時間|2017/12/03 14:30
地點|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果酒禮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TAI舞者們一直以來累積著踩踏腳譜時所牽動的韻律性與精神性直接面對酒在集體層次與個人層次的意涵,讓酒的集體與個人意涵,在踩踏與律動之間有了另一重具身(embodied)的可能。
1月
16
2018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