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劇演出的新視域《寄身釵裙》
12月
30
2019
寄身釵裙(悠式構藝提供/攝影賴慧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189次瀏覽

程皖瑄(專案評論人)


「讀劇」一詞有不同的意義。在現代劇場發展進程裡,「讀劇」讓演員在排練前期可以認識角色、理解劇本脈絡,在這裡的「讀劇」指的是一種排練方法。而「讀劇」也可以當成一種簡便的表演呈現形式,演員在觀眾前一字排開手持劇本,單純使用聲音演繹台詞,觀眾甚至可以閉上眼睛,當作聆聽一場廣播劇,透過想像力去豐富表演中未被呈現的事物,可說是觀賞一般舞台演出之外的另一種觀劇體驗。這個層次的讀劇,目的可能是為了教育推廣,或是宣傳新劇作,在正式製作所需要的經費到位之前,這樣簡易的、類似show case的讀劇演出,可讓觀眾初步認識新製作,同時,劇團也透過讀劇凝聚人氣、製造口碑、修正文本,這裡的「讀劇」為一種完整劇場製作前的preview。隨著當代劇場不斷朝著多元、跨域發展,「讀劇」不再是種「pre製作」,亦不再是製作的試水溫,「讀劇」亦可以是獨立存在的演出形式。

在台灣,讀劇演出也發展出多變面貌,即將在2020年元月關燈的臺北飛頁書房,自2016年起舉辦連續三季的「飛頁文藝季─劇本讀演」,活動標題為「讀演」(朗讀式的演出),肯定讀劇作為一種展演的價值。其所讀眼的文本不一定都是編劇作品的啼聲初試,2017年第二季系列節目中有編劇林孟寰的《畢業紀念冊》(2011版曾獲第三十八屆香港青年文學獎),編劇雖表示這個故事一再翻修,但2017年的版本依舊保留2007年故事的輪廓;而這場讀劇表演,導演呂筱翊讓演員一邊讀完手上的劇本,一邊將劇本一張張送進碎紙機,用記憶粉碎的殘破映照青春已逝的冷酷與必然,由於「碎紙機」並非劇本裡提到的道具或是場景指示,故在單純台詞、文本脈絡間,導演提出獨樹一幟的戲劇構作概念,拉高一層審美視角,深化戲劇美學。今年八月由策展人山崎理惠子在台北小酒館「月見ル君想フ」推動的「日本當代讀劇祭」,更呈現出讀劇背後的跨文化/戲劇美學問題,其精彩深刻的討論可詳見其他藝評。【1】

拿著劇本的演員,在舞台上操演虛實,觀眾明明看得到劇本,但在讀劇演出時,自動假裝劇本不在場,這樣心照不宣的默契,讓「讀劇」在當代劇場進一步成為一種自我辯證/後戲劇/後設的符號;因此,帶著這樣的邏輯理絡去看「悠式構藝」的《寄身釵裙》讀劇演出更覺得意味深長。除了完整呈現故事,達到上述所說「讀劇作為一種演出」,甚至不避諱表示舞台上就是一群正在做讀劇練習的演員,逆向返回「讀劇作為排練場的一種練習」,而這一切導演手法的選擇,又巧妙呼應文本提到的「虛實扮演」、「身份認同」。「讀劇」在《寄身釵裙》裡,是形式、是內容、是象徵、是符號,除文本精彩、演員精湛外,導演的涉入不只畫龍點睛,甚至讓人覺得這個文本就該使用這樣的讀劇形式;更難得的是,這個劇本還是新編歌仔戲文本。

編劇林幸慧從一份名不見經傳的清代史料獲得靈感,將案卷中的當事人「邢大」與「劉六」轉化成「白明英」與「楊建成」。白明英為孤苦無依的少年郎,有著秀麗端正的美貌,因故扮成女性,與戲班老闆楊建成一同生活;後為了生計,巧扮狐仙,因其裝神弄鬼以及扮女裝、與同性伴侶關係等被視為異端,後入獄並處以死刑。白明英早年曾慘遭同門師兄性侵、後輾轉被賣身,身世極為悲慘;楊建成的出現宛若黑暗中的一線希望,共組家庭的背後原因不完全是愛情,而是活下去的不得不,同時,扮女裝亦非白明英本人的性別認同選擇,而是生存之道。編劇林幸慧從史料中讀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卑微,紈絝子弟可以大行「男風」,但弱勢族群卻無法選擇該服男裝或女裝;「扮狐仙」是白明英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事,但自我價值仍得透過「扮演他者(狐仙)」才可實踐。這是一個沈重的劇本,悲沉苦澀,選擇用歌仔調恰如其分地演繹呈現出人物內心的婉轉。

寄身釵裙(悠式構藝提供/攝影賴慧君)

沈重題材在搬演上需要適度的調劑與喘息,這時一人分飾多角的演員彭彥旗表現得可圈可點,注入喜劇元素,讓節奏氛圍有層次以及變化。臺灣豫劇團當家花旦蕭揚玲扮演藥店千金時,表現出大小姐的嬌氣與單純,而戲班演員陳月仙則是後宮心機女,表現不俗。雖身為豫劇演員,於歌仔戲唱唸語調略微生澀,但導演利用其非歌仔戲演員出身的背景,在一開場的唸白與唱段裡,特意安排陳昭薇在蕭揚玲身邊指導聲腔口氣,以劇團演員正在「讀劇」的設定,解釋並解決實際上的表演問題;同時,也讓許多跳躍的時空、切換的角色、中性的服裝(所有演員著白襯衫、牛仔褲)一起合理化,且自在地遊走在這個異色幽微的中介場。導演陳煜典大膽且創新的後設手法令人眼睛一亮,但戲到後段表演又走回傳統的敘事劇場,演員繼續手持劇本,但已削弱讀劇的冷靜、理性特質。因此,我無法確定演員的視線是否真的看著當下在唸的台詞,亦或他們所持的劇本在此已變成表面象徵,甚至是干擾?這部分是值得思考的。

白明英一角需要在少年郎與「反串」的女裝切換,難度頗高,選擇乾旦或是坤生演繹白明英會有各自不同的觀演效果。此次製作選擇生旦雙行的陳昭薇,是選角的一大亮點。他雖出身傳統歌仔戲世家,但近年來也嘗試新編戲曲實驗演出,從新聲劇坊的《英雄‧再見》、《Dr.唐的戀愛學分》,與高雄衛武營少年歌子《靈界少年偵察組》,到這次《寄身釵裙》,充分展現舞台實力,不拘泥生/旦框架,回到作為演員中性原始的身體。陳昭薇呈現出的白明英靈氣生動,並令人垂憐,與鄭斐文默契十足地造出深刻的伴侶形象。文本中的楊建成一角,篇幅以及刻畫相較白明英稍顯平板,但生行演員鄭斐文仍塑造出表面上俊秀風光、但是內心懦弱膽小的渣男,十足展現舞台魅力。

寄身釵裙(悠式構藝提供/攝影賴慧君)

於此,筆者不禁思考,若這個劇本改以乾旦演出白明英,楊建成是否需要調整為生理男性演員方能製造同性情慾流動的效果?再者,這是一個挑戰性別越界的文本,演員自身的性別與角色性別的倒置產生的辯證感,「反串」所引發的「次文本」想像,以及扮演的曖昧性會否才是觀演當下最誘惑人心的部分。於是,筆者不再去計較白明英夠不夠man/陽剛,扮女裝後是否還有「男相」的原始成分,因為在意這些行當表演顯得吹毛求疵了。演員與演員之間是否具備化學變化,讓故事有張力以及說服力,就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寄身釵裙》的四名演員之間不可思議地平衡著彼此間的表演能量──有時兩名演員在讀本,另兩名演員在舞台一角做出人物剪影情境;有時角色分裂成兩個演員,一個單純在讀本,另一個在對戲。納豆劇場建築物的紅磚瓦牆所帶有的古樸單純質感,正好提供《寄身釵裙》施展動人魔法的舞台。

原本看戲前對於歌仔戲要做讀劇演出存有許多質疑,最大疑惑便在於:傳統戲劇「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特色,使用現代劇場的讀劇形式,是否犧牲原本特色?然看完整場演出,我反思自己不該再拿「現代戲劇」與「戲曲」的框架去想像劇場;在《寄身釵裙》裡,我感受到虛實交錯/陰陽雙生,以及劇場無邊的包容。這是一齣能帶給人營造無邊的想像的讀劇表演,日後若有機會再演,是否要捨去「讀劇」的表演特色,走上精緻歌仔戲之路?這個劇本當然精彩地具備上大劇場的本錢,但上了大型舞台,勢必無法呈現僅用四位演員所製造出的想像力,以及解構讀劇表演所帶來的實驗張力。讀劇表演很稀少,歌仔戲讀劇演出更是鳳毛麟角,而《寄身釵裙》展現讀劇表演新觀點/視域,期待團隊日後的新作品。


註釋

1、共有兩篇評論討論此次讀劇活動。

王威智:〈讀劇的時間政治《青年世代未完成──日本當代讀劇祭》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6682

張又升:〈讀劇的美與政治的難:反思《青年世代未完成──日本當代讀劇祭》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6544

《寄身釵裙》

演出|悠式構藝
時間|2019/12/15 14:30
地點|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