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中見偉大:《父親母親》OPENTIX Live
5月
26
2022
父親母親(同黨劇團提供/攝影唐健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5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父親母親》是同黨劇團帶來的一齣討論酷兒性別議題、白色恐怖、及台灣布袋戲發展的誠意之作。故事藉由尋找親生父母的中年男子阿文展開,觀眾跟隨著他一路在台灣南北奔波,逐漸找尋到一個又一個的相關人物,慢慢的拼湊出他生身父母的過往及真相。在這段過程中,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回溯臺灣布袋戲由盛轉衰的歷史幻夢,並且難以避免地直面其中政治高壓箝制造成的恐怖悲劇。如同主角阿文在解鎖自我的身世之謎一般,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在這段過程中同步反省思考自我的國族認同及自我定位,就像其中角色所發出的吶喊:「我們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這其實是臺灣人的集體疑問。


不討喜卻無法討厭的主角

劇中的人物各有各的堅持魅力,有一群堅持傳承布袋戲的偶師劇團,為了喜愛的戲劇始終踽踽獨行;也有一群對於臺灣民主政治發展抱持理想的年輕人,選擇讀書聚會吸收新知,即使被政府當局逮捕槍殺也在所不惜;更有堅持自我性別認同的許多酷兒,寧願接受社會上的異樣眼光,甚至被家族放逐驅離,也選擇抱團取暖做自己。可以說,在這齣戲的人物光譜裡,人人有自己的高光時刻,人人奮起做自己的主人。但是,無可否認的,此齣戲的主角(兒子阿文)反而最能引起你我共鳴。


父親母親(同黨劇團提供/攝影唐健哲)

他平庸鄉愿,對選擇投身社會運動的小兒子斥責警告,他傳統保守卻有道德瑕疵,因為外遇和妻子離婚;他無法理解同性戀的痛苦,故意與宣傳同婚公投的社工衝突怒罵。然而,在他的身上,我們對他的傳統困惑掙扎不解都能感同身受,因為他是我們臺灣社會裡十分常見的那一部分。他,身為臺灣人被迫害怕政治;身為臺灣人,他在異性戀王道的社會中被塑造影響,可以說,他是我們每一個臺灣人都有可能形成的模樣,甚至確實是我們的部份模樣,在我們每個人的多元宇宙裡,我們都有可能成為阿文。因此,即使我們惱怒於他的許多不那麼政治正確的樣態,觀眾卻難以討厭這樣的一個不怎麼討喜的主角。


民主自由中思索集體疑問

總體而言,這齣戲討論的議題豐富多元,不僅包含性別認同的掙扎,也有國族認同的政治意識討論,更有傳統劇種的興衰演變。人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在意的討論焦點,而觀眾跟隨著主角一路找到他的父母身世,似乎在他的父親/母親/呂蒼一(米粉)的訴說之下,我們同樣經歷了這對情侶間跌宕曲折的愛恨纏綿,也能對獨留於世卻對早逝多年的愛人念念不忘的阿公嬤深感敬佩。而那些高壓年歲中的痛苦經歷看似已逝,畢竟同婚已成,民主再現,戲團們握有高度自由。然而,我們在這些再現過去苦難的戲劇片段中依然必須思考那些尚未得到解答的問題:我們到底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又或者我們該討論的是,我們是否能簡單定義自己,而臺灣人對自我認同的討論又是否必須取得共識?這許多種種,《父親母親》在劇中呈現了同黨劇團的思考邏輯,而其中動人之處在於那許多的堅毅不撓百折不屈的精神意愛,肉體可以毀亡,意志長存於世。

《父親母親》

演出|同黨劇團
時間|2022/5/20 19:30
地點|OPENTIX Live 錄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蚵仔夜行軍》的寓言裡,一場戰爭是由歧異、被棄置的個體所引發,他帶領蚵族群眾,反抗由強權他者帶來的環境壓迫,也援引出另一旁支弱勢他者的共同困境;在《鯨之嶋》的末世情境中,人類的群體藍圖逐漸散佚,孤獨的個體尋找對應於自身的依附物,化單我為二之小眾,將精神與想像寄託其中;《父親母親》中異議者被排除的意象又更明顯了,陰性構成的少數被湮沒在眾多的陽性角色中,只能伺機等待異軍突起的時刻。
6月
27
2023
當「長輩」本就是離經叛道的酷兒,孝道規範是否也具有動搖父權異男觀念的潛能?一場跨越世代的追尋,祖孫結盟與結尾的父子諒解似乎太過輕易,人物之間的交叉碰撞與影響反而是這齣戲更動人之處。(余欣衡)
6月
03
2022
同志與白色恐怖,乍看關聯稀微,然確實有些相互投射的空間,這也是本劇精妙、驚喜與深刻之處。同志此一設定,牽引出對自我探索與認同的「我是誰?」大哉問之外,更將焦距拉遠到臺灣的身分與認同,借此喻彼。
1月
13
2022
在邱安忱的筆下的人物,展現強烈的慾望使得每個人的行動線相當明確、透明,利用多種自由權利側擊回應白色恐怖與人權迫害時代的壓迫體制。不僅如此,當身為中年傳統男子意外發現了自己的父親和兒子皆是「酷兒」時,他反而從一名「受難者」轉為扮演「加害者」,突如其來的驚嚇和挫敗感令阿文開始正視與自己不同的臉孔,的確是為「苦難之外」的經歷開展新的敘事路徑可能。(簡韋樵)
12月
29
2021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