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何應權
    
    若《強迫意念》有什麼深意,甚至是近乎奧義的,那應是與神同行的性戲耍,而不是性論(sexuality)或性意識的流動與多元性,因為那種設定過於簡單,也是當代社會日趨常規的議程,就像酷兒與性多元的社會議題是日益被接納,即使有淪為主流社會的窺奇之虞,也無礙於它被肯認的生命價值。
                            6月
                                    20
                                    2024
                                
                                
                                2271
                            
                        劇本書寫以大量口語化台詞表述……從平凡的話語對白中,抽絲剝繭地處理夫妻之間,面對家庭與教育問題的情緒、內心掙扎及思考邏輯等鋪陳,更利用人類對待寵物的溺愛方式,巧妙地諷喻人類餵養式的教養問題。(石志如)
                            5月
                                    06
                                    2019
                                
                                
                                2258
                            
                        在當代頻繁與密集的跨文化交流的對話與探索下,《餐桌》有機會從表演者之口表述眾多個人經驗,物件也已擬人化的轉譯,但關於亞洲本身的問題與究竟如何各自找到回家的路?(羅倩)
                            3月
                                    11
                                    2019
                                
                                
                                1592
                            
                        表演的結構從人物敘事置換成概念出發,濃濃的學術論文氣息,讓「表演」更像是行為藝術。表演不求建立腳色人物幻覺,而是不停挑戰觀眾,思考眼前這些藝術家其「自我身分」如何被建構。(許仁豪)
                            3月
                                    08
                                    2019
                                
                                
                                2505
                            
                        內在髒污被仔細層層攤開。語言之於表達功能,在此不斷掩蔽重疊或削減或顛反自己,經劇場時間中的日常暫留,語言成了尖銳的刀,成了灌水至極限的水球,那層繃緊的薄膜。(陳元棠)
                            11月
                                    14
                                    2016
                                
                                
                                2229
                            
                        這超乎常理的劇場想像,讓觀眾在此獲得短暫的喜劇式舒緩。情節進行至此,肅殺與生死只有一線之隔的緊張,似乎因此中斷。導演在此段的劇情中,運用演員身體與性別在劇場空間的流動性,試圖發揮劇場獨樹一格的力量。 (羅家玉)
                            5月
                                    16
                                    2016
                                
                                
                                1030
                            
                        由劇場中生代主創的三部小劇場作品《謝土》、《生存異境》、《厝邊皮影班》,不約而同朝向類似的試驗:在具體「寫實」和抽象「寫意」之間求取平衡,摸索著能令觀眾理解同時又保有異質感的劇場敘事風格。(林乃文)
                            5月
                                    10
                                    2016
                                
                                
                                1541
                            
                        演員模擬嬰兒的肢體恰好,這一舉一動也引起觀眾的微笑共鳴,此劇服裝改變身形,演員穿上模擬嬰兒大肚腹的服裝,重新練習肢體的平衡,在如此可愛無傷的胖胖身形中,或是如鏡反射成人世界, 混合出無可解釋的邪惡感。(陳元棠)
                            5月
                                    09
                                    2016
                                
                                
                                1156
                            
                        交纏兩齣戲的對話是前往彼岸與成為社會人間的韻律:前往彼岸的過程艱辛、成為社會化的人也要經歷痛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卻說這是人生,舔舐誰的拇指/傷口都無濟於事,狗與困獸都在虛華當中死滅。(曾福全)
                            5月
                                    03
                                    2016
                                
                                
                                1095
                            
                        四位演員紛紛去除身上的衣物而僅剩內衣蔽體,似乎象徵著人類唯一的尊嚴也被剝奪,演員時而扮演角色講述故事,時而化為中性的角色推動劇情的發展,回溯了這四位角色的偷渡過程。(羅揚)
                            5月
                                    02
                                    2016
                                
                                
                                1517
                            
                        導演對劇場中所有材質的敏感度,當中包括演員身體、說話、動作、空間、聲音、音樂,以致道具與上下場的速度感,每一種元素的質地,導演也能活用,讓其發聲合唱、對話,甚至爭吵。(何應權)
                            4月
                                    04
                                    2016
                                
                                
                                1787
                            
                        5月
                                    23
                                    2015
                                
                                
                                1768
                            
                        在《誰》的演出中,看見雞蛋、血漿、報紙,甚至演員在觀眾席前刷牙漱口,筆者看見的不是什麼具想像力的挑釁,餘下的是難以逃逸的嘔心。 (何應權)
                            5月
                                    11
                                    2015
                                
                                
                                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