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落盡,生靈塗炭處《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
7月
03
2014
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6次瀏覽
洪子婷(表演藝術工作者)

《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改編自莎士比亞著名的歷史劇《理查三世》,為求劇情完整,更添加《亨利六世》的劇情,並帶入約瑟芬.鐵伊著名翻案小說《時間的女兒》的脈絡,目標為呈現玫瑰戰爭浩浩蕩蕩的尾聲,其中權力結構、關係發展之錯綜複雜,製作團隊的野心可見一斑。在「常民系列」的製作中已見證過導演王嘉明對龐雜資訊的處理,與呼喊出關鍵字便能勾起觀眾生活記憶的「常民系列」相比,《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取材自英國獨特的歷史背景,台灣觀眾恐怕只聞「玫瑰戰爭」之名,甚少具有其中的權力遞嬗、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間發展數十年的糾葛之背景。導演如何向觀眾交代此一大前提,似乎便成為本劇的重要課題。

然而王嘉明卻彷彿毫無此意,縱使角色關係複雜,在呈現上卻讓演員身著材質雷同的服裝,同一名角色甚至替換多名演員來飾演,連重要的理查三世也不例外。加上抽離聲音,以配音、對嘴的方式演出,平面化的處理,使觀眾幾乎無法在釐清劇情發展的同時辨認每一位演員在其中的對應位置。王嘉明將舞台空間定位為「停車場」,搭配攝影機與投影畫面的使用,視覺上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空間、角色不斷來去流動,僅能從停車場一根根的水泥柱上更換的告示牌碼確認,「現在」究竟是誰掌握了發言權。

王嘉明利用歷史中必然的混亂,將身處觀眾席的觀者置於沒有發聲和選擇權力的處境,如同彼時與王室貴族們共存於世的平民百姓,爭權奪利的腥風血雨再喧囂,在位者永遠都是與自己連結薄弱的陌生面孔,而在權力的更迭過於快速的狀況之下,百姓與統治者間的關係更形疏離。站在舞台上的角色則是被奪去自身操縱聲音的能力,而擔任配音工作的演出者甚至不避諱地與角色共處一地,此舉彷彿在對觀眾與演員提問:身體抽離了聲音之後,能表達什麼?沒有肢體在物理空間中的活動,聲音又象徵什麼?兩相對照之下,沒有權力(發聲)的王僅剩的肉身是/能夠做到什麼?沒有能夠承載「王」這個身份象徵的肉身,權力又是如何地流動?

本戲在肉身性的處理有另一巧妙之舉,包含三名重要角色──前朝王后瑪麗的幽魂、理查與其兄弟之母伊莉莎白,以及理查為求鞏固正當性、絞盡腦汁迎娶而來的寡婦安妮在內,所有的女性角色肉身皆用戲偶取而代之。那個年代的女性在粗暴而原始的「血統為尊」意識之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透過婚契,讓自身代表的家族(血統)保住權勢、孕育能夠爭奪繼承權的君王。她們是奉獻肉身和靈魂,在政治中作傀儡之人,瑪麗、伊莉莎白和安妮都深諳此道。這三名角色採用無機質的偶來演出可謂畫龍點睛,雖然王嘉明在節目冊中表示,這是由於甄選時女演員的表現普遍不理想,靈機一動而有此安排,但操偶本身是極有難度的技術,操偶師的表現亦不可不謂「表演」,幾名主要操偶師的表演細膩,足以和演員分庭抗禮,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戲末則引入《時間的女兒》為理查翻案的概念,正式提問:一連串的陰謀和操作,究竟是誰在策劃?誰來觸發?各懷鬼胎的政治交際中,什麼是真實,誰值得相信?在最後的泊沃斯之役中發號施令的理查三世早已換了多張面孔,不斷脫戴頭盔的群眾舉動令人發噱,卻正是觀眾無所適從的心境投射。戰役終了時,畫面回歸幕啟時倒臥兵士的軀體佈滿舞台的場景,宛如遭受戰火蹂躪的焦土,前朝王后瑪格麗特的再次入場將敘事串連,提升了演出的完整性。

本次製作多有嘗試,舞蹈的肢體和音樂的搭配,成功將戲定調於現代。但蘭開斯特、約克家族間對立的政治氛圍,即與現況有所呼應之處,穿插於修飾過的劇場語言中,與當代台灣社會連結的關鍵字便略顯突兀及多餘,在技術強度高的配音表現上亦偶有閃失,然而整體表現可圈可點。與其說是詮釋莎士比亞,不如視為經過歷史長河的淘煉後,現代製作團隊獻給彼時的反饋。

《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

演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時間|2014/05/31 14: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故事基底未穩固紮根的情況下,過於聚焦揭露扮演、引入現實、隨手戲謔的後設樂趣,像是多了層層加疊的虛構,但少了真實,就少了真實破為虛構、虛構假以真實的層次,也就少了兩者之間的辯證厚度,使得整場後設戲局看下來,徒見「設」而未見「後」,出現了僵局,不是走到了死胡同,而是從未移動過。(吳政翰)
6月
06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