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泥濘裡歌舞《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
2月
20
2012
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陳又維 攝,台灣海筆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74次瀏覽
紀慧玲

溪洲部落座落新店溪畔,冷冽潮濕的天候在半明半暗周遭環裹下,更顯寒厲。這不是一處安逸所在,隨時等著被迫遷離。日本311震災受創的東北地區也不再是適居之所,《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日本編導櫻井大造說,泛POYANIA是一塊一邊保持平衡,一邊掙扎的土地;留滯當地的老翁老姁需要的是暫且的安頓,慰祭亡靈,等待再生。於是,就用故事來歡唱吧,曾是土地裡長出來的歌舞,曾經那麼結結實實踩踏在土地上的雙足雙手,歌之踊之,土地裡長出的力量最動人,《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湧出的力量正是「民間力」。

《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擷取的是日本東北一則則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有大蛇劍的故事、八百(歲)比丘尼的故事、《風土記》傳說、戴缽公主、蠶神、洗豆婆、公鹿王等神話人物,也有自然環境裡的烏鴉、海鷗、海星、蜈蚣、田雞,加上一群活在這些傳說故事裡似真亦假的人、鬼、妖,構成彷若《山海經》加《聊齋》的夢囈世界。這原是為東北震區臨時屋人們演出的作品,搬到台灣,幾乎全日語的演出,無法究明民間故事來龍去脈的文化隔閡,並未阻斷觀眾觀賞趣味。婦孺皆曉或許是一開始設定的方向,搞笑的對白不時穿插其間,活蹦活跳的歌舞節奏令人雀躍,加上演員個個奇裝異服,宛若馬戲團五彩斑斕,又皆富於庶民風格,正如「百納被」既有精巧又不失樸實,大概是櫻井大造在台灣推出最「平民風格」的一齣戲。

很難去辨明《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裡環環相扣的故事的彼此連結,正如完全無法獲知哪一段是民間故事、哪一段是全新創作,但是,透過戲一開始高踞於桁架上的女子,說著,「我眺望著空無一物的土地,總覺得應該把我看到的光景告訴其他人,但是該說什麼呢?我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啊。」順著高度的想像,我們彷彿的確看見了一塊土地,有著延綿豐富的故事,有著變動與災難的暗示,「空無一物」,於是只剩傳說、神、鬼,但那〈公鹿舞〉、〈火棍舞〉、〈南天雜技團〉又是如此生猛有力。是人創造了傳說、神、鬼,人與自然、非自然從未分離,在一切毀盡又待重生之際,我們唯有從古老的文化裡找到力量,於是,從頭說起民間故事。

然而,終究不是說古而已。文化像顆種子,從胸口吐出來,掉落、遺失。流動勞工、失業、資本社會、沼澤(土地)污染乾涸、地獄(人類最終審判)關門、人口爆炸、政客、選舉,在這空無一物土地上發生著。在「狂言」般叱牙裂嘴用力交代著故事的同時,幾段詩性的獨白(如:鯽魚翻轉著白眼,吞回自己的眼淚;這世上每一個人都獨自活著,孤身死去,因此才對彼此懷念不已。)暗暗包裹著震災的巨慟。

除了寬厚的悲天憫人情懷外,編導對於「民間力」該是有著信念的,他讓戲一開始就是一場摸彩戲,「別摸到鬼牌」此起彼和,來摸牌的「人」卻偏偏就是地獄來的──這對「摸到鬼牌」的災區民眾來說,豈非傷口灑盬?但,民間的韌性足以吞噬悲傷,戲裡最後用〈讓我們修補天地吧〉作結,破壞、限制、壓迫,呆立、逃竄、面對,都是態度,都是事實。「別哀嘆了,和白流的淚水道再見」,「人們只能起身」──即使孤身死去,仍得以為人。

雖說是帳篷戲,但《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其實更像野台戲,幕一拉就換景,現場樂手就像文武場,演員踩著泥地,淌在水漥裡,鑽進土穴裡,匍匐於泥地的身姿是向震災百姓最謙卑的致敬。加上服飾、道具製作,野戰之月對民間素材的採擷與運用,發揮了身體、語言、色彩、音樂的高度融合。對照之下,是日本民間素材的豐富性使然?還是台灣民間素材的澆薄?我們似乎還找不到這般具象的「民間風格表演」。

《泛YAPONIA民間故事~摸彩比丘尼譚》

演出|日本野戰之月海筆子、台灣海筆子
時間|2012/02/18 19:30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溪洲部落廣場特設帳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