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演繹的不同表述《887》、《美國 民主》
12月
20
2018
美國 民主(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 Guido Mencari)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7次瀏覽

《887》

演出:羅伯.勒帕吉x機器神

時間:2018/11/18 14:00

地點: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戲劇院

《美國 民主》

演出: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時間:2018/12/09 14: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

文  杜秀娟(專案評論人)

自古,劇場就是一門觀看的藝術。模擬的體系要觀眾認同劇中的人物與世界,以便達到滌淨的統治目的。疏離的體系則要觀眾看到自身所處的脈絡,進而促進改變的可能。在今年地方選舉前後的兩齣國外作品,使用不同的媒材,訴諸各異的觀看機制,卻不約而同地討論殖民主義與語言的關係,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游移衝撞。這交疊的議題是本文的出發點,我更想做的是針對這兩個作品,分析其如何運用劇場元素來說他們的故事。

在勒帕吉(Robert Lepage)《887》裡,他熱情地引領觀眾進入他所虛構的世界裡。887是他兒時居住處的門牌號碼,站在公寓大樓的模型屋旁,勒帕吉頗像巨人,代表著一個全知全能者,搭配模型小物件的使用,過往的人物世界像小人國般。不僅物件尺寸的大小差異造就了他優游的空間,他更運用他擅長的影像科技與獨角演技【1】,成功地營造幻覺,勾勒出一幅流動風景,更開啟了個人記憶、魁北克人的身分認同與歷史的印記。影像部分運用了預錄影像與即時行錄,作為敘述推動劇情,成就舞台調度與營造氛圍。比如介紹兒時的鄰居,每層樓住戶都是一部錄像,每個家庭鮮活地存在舞台上;在另一處以類似電玩的圈圈移動代表住在這層樓的人際動線,顯現他活潑的一面。又比如在廣場群眾聚集的一景,以城市繪圖為背景,桌上兩列人物模型構成人群,手機扣在汽車模型邊上後,操控車子的左右移動,搭配音效上演一場擬真的投影,造就一場靈活靈現的廣場聚集。

而串連這些場景的,是由於他將應邀出席於一個會議,於其中朗讀Michéle Lalonde的詩〈Speak White〉【2】,但他因故記不住詩句。〈Speak White〉這首詩原是對英殖民者鼓勵魁北克人說英語的反擊,表達的是對加拿大非英語族群污辱的憤怒。這與認同的情感有衝突,在秀給我們一場左右腦的解說後,勒帕吉結論是記不住不全然是腦部的問題,而是因為衝突的情感阻礙了記憶。在述說了對父親的情感之後(以玩具小汽車代表父親的計程車),他「出席」了會議(觀眾席燈亮代表會議現場),鏗鏘有力地複誦此詩,表現他精湛的演技。身兼多職的勒帕吉(編劇、導演、演員),從演出開始亦步亦趨地導引我們進入他所創造的藝術之中,他的影像操作,讓我們可以看透其中;強而有力的在場(presence),觀眾甘願坐著兩個小時無中場休息,享受著他端上的劇場盛宴。

相對的,以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的《Democracy in America》一書【3】出發的《美國 民主》,敘述殖民與語言的問題,和一對清教徒夫妻在信仰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衝突,則運用不同策略。這個作品介於儀式、視覺藝術、戲劇與舞蹈之間,導演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大量地使用帷幕,似乎是以幕(或說是鏡框)來結構整個劇作,許多場景讓我有在看畫作的感受。一開演大幕投影出美國五旬節教會「靈語」的由來,接著旗隊般的儀式開場,以旗子上的英文字母拼出字詞,是一種平面性的表現。母親背著女孩在暗夜行走,到以之與人交換一袋糧食,過程緩慢,加上雷聲、月亮、鄉間蟲鳴,仿如一場流動畫作。尤其後半部的儀式群舞,長時間在大幕的後方進行,布幕的有限透性讓坐在觀眾席的我睜大了眼睛依舊看不清楚,只想更張大眼希望能看得更清楚(當然不能)【4】。布幕隔開了舞台與觀眾,且將觀眾隔絕在外,整個觀看經驗成為一場偷窺。

兩場對話場景也類似手法,一場是兩個原住民交替說著其族語和簡單的英語,進而爭辯學習英語的目的,另一場是夫妻在農收貧瘠之餘,爭辯著神是否同在。原本可以運用戲劇對話的方式,讓戲劇元素流動而讓觀眾產生認同與投入,導演卻有意地平面化處理。也就是說,人物看似對著伙伴說話,卻似乎自言自話,並不在意對方的回應;或其實是對著某個不在場的實體(也不是對著觀眾)說話。這種表演方式介於低限(minimalism)與壓抑之間,已不能用疏離來形容,幾乎到了要觀眾隔岸觀火——這一切沒有你們的事,造成遠距(overdistanced)的觀看。因遠距而來的無聊,席間的我,努力對抗襲來的一陣陣睡意,直到農婦情緒爆裂開來,我才結束神遊回到劇場。

記得看完《887》走出劇院,時值選舉前,心想怎麼那麼巧,這個作品跟台灣當下時空有明顯的適切關係。魁北克當代的分離運動有六十年以上的歷史【5】,其混亂複雜程度不下於台灣統獨分裂之戰。而時值選舉之後的《美國 民主》,因導演的美術背景,自由地「拆解歷史、拆解原著、也拆解語言」【6】,造就極度個人風格的作品。我依舊記得走出劇院時身心抽離的無感,據說導演對劇場畫面的處理「不是為了挑釁,而是讓人覺得窒礙難行,甚至憤恨不平,如此,觀者才能停下腳步,覺醒意識,在現實中採取行動。」【7】我只是覺得,從「覺得窒礙難行」到「在現實中採取行動」不是直接的必然,這其中不知有幾里路途,唯一能確定的是,這道路不能一蹴可及,就像台灣的統獨命運一樣。

註釋

1、參考杜秀娟(2007),〈後現代的科技藝術——以勒帕吉為例〉,《劇場事》5:劇場與科學專題,臺南市,臺南人劇團,112-116頁。

2、該詩文的英文版可在以下影片得知,見”Michèle Lalonde Speak White La Nuit de la Poésie 1970 w/English sub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1-N6AFucw (2018/12/16查詢)

3、演出節目單收錄有黃崇憲的〈托克維爾《民主在美國》:思想史之考察與定位〉一文,對該書有入門的介紹。

4、卡士鐵路奇提到「視觸覺」的理論,也就是以「視覺引發的觸覺感官」。透明帷幕的使用就是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見〈專訪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談劇場哲思所見、有感、行動〉,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報NTT-POST》No. 15,11-12月, 6-7頁。

5、見Separatism in Canada,https://bit.ly/2Gywzng (2018/12/16查詢)與胡川安(2016),魁北克人追求獨立,究竟是為了什麼? https://bit.ly/2N37jbH

(2018/12/16查詢)

6、〈卡士鐵路奇《美國 民主》面面觀〉,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報NTT-POST》No. 15,11-12月, 2-5頁。

7、王世偉,〈從表面感官誘發深度哲思——羅密歐.卡士鐵路奇的劇場美學〉,見演出節目單。

《887》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最後以剖面呈現計程車身,真實地看到癱坐車廂內的父親,由外而內從遠至深,觀眾已被推入,深切地感受到父親疲憊滄桑的人生。重複的話題帶著不同的深度,引著觀眾捲入主角對父親的理解與關懷,其實相當迷人。(羅文秀)
12月
11
2018
最終本劇建構出了一個想像場域,讓在地個體能夠「部分」超越國家、文化和時空的疆界,與遠方他者進行情感交流。真正感人的,其實為劇場本身。(王威智)
11月
26
2018
整場下來,不僅自畫面與畫面之間可見不同形式的趣味,而且交會座落於敘事者的口述現場,彰顯出了劇場中在場敘事的特性及其迷人之處,這是空間敘事的獨特之處。(吳政翰)
11月
26
2018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