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活不下去了,但也要笑著倒下《#是否》
5月
31
2019
#是否(布拉瑞揚舞團提供/攝影林峻永、楊人霖)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59次瀏覽
莊國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博士生)

布拉瑞揚說:「我的創作不一定跟原住民有關,但很重要的是,我不能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是的,這存在著我們血液中令人驕傲的因子,【1】卻時不時又瞬間變成自卑的矛盾情愫,在生活中、在工作上、在求學過程,必會湧現的複雜情愫,在歌詞「我心已打烊」時衝到高潮。

而後心想《#是否》有此面面俱到嗎?布拉深知內政部統計的原住民餘命【2】,比臺灣地區人民平均壽命整體平均相差了八至九歲!(山地原住民鄉餘命差距更高,身為排灣族的布拉會詫異嗎?);因此,原鄉地區醫療資源缺乏問題,是《#是否》要傳達的嗎?原住民高風險家庭比、原住民酒癮相關因子之探討、原住民部落長照問題及家庭失能者研究、族群霸凌等……一篇篇學術文章與論文在小虎隊的「啦啦啦啦,盡情搖擺」(《青蘋果樂園》)歌詞歌聲中一一浮現我的腦海。布拉將冰冷嚴謹的研究文章是否幻化、昇華成舞作傳遞給觀者,而成為他所說的不能沒有想到的問題?

喔!不!那是生活!那是真實!久駐臺東的編創過程不會看不到這個實際與深刻。舞者演後分享著令人發噱的部落暗黑笑話,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確確實實的發生。即便成長在外,離開部落,在外工作求學,刻痕在生命歷練深層裡的部落真實情景,如炙熱刑具般狠狠地嗤進皮膚、烙入骨膜。

誠如赤裸舞者真實地投射部落實境,亦是對身分族群認同的赤裸剖析。布拉不曾間斷地丟出訊息、拋出符號給觀者,如右舞臺彈奏鍵盤的浮誇舞者與清唱清晰的吉他歌者,兩者對話刻意(或不經意)的原住民語腔調,是否試圖呈現著原住民族群與他者異同的對應關係?現場觀眾的哄堂笑聲是否也是在異國情調的基調上看待原住民族?呈現跨性別的舞者角色,是否也在傳達:臺灣原住民族中的某些族群社會對跨性別/性別模糊的族人有一專有名詞之訊息?現場感受的強烈音響與串聯,狀似節奏澎湃,但絕大部分皆為憂傷的Am或Em調的歌曲,是否為布拉或大部分族人在樂天知足的表面標籤下,隱匿著的悲傷哀怨情感?過多的《#是否》伴隨著強擊的低音Bass聲與單一旋轉的霓虹燈令我暈眩。

臺灣原住民阿美族人在喪葬後,進行malia’lac之儀式,族人親友們會到溪邊或池塘捕魚煮食(現今大部分的作法是,購買魚回家烹煮,給前來悼喪的親友族人們),吃完魚後,喪家家人一一斟酒或分食檳榔給前來的族人與親友們,感謝他們連日協助喪家的辛勞;此刻,便有長者或較親近的族人親友們,開始述說亡者生前的趣事或糗事,甚至說出亡者生前為眾人所不知的秘密,也大方地分享給大家,眾人在哀傷的氣氛中綻爆出笑聲,或以歌謠撫慰哀傷多日的喪家家人們。《#是否》後段,舞者以音樂連續接唱的過程,讓我們笑臉旁的淚痕投射出原住民部落的真實,也反映了社會底層的深刻情景。舞者拾起大聲公述說的部落暗黑笑話,拿起麥克風唱著的投幣式卡拉OK歌曲,則呼應著歌曲所投射的人生實境秀,「有一位美麗的山地小姑娘,她住在高山上……」、「我沒有失戀,只是男(女)朋友不理我而已」、「對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沒有感動過」、「我沒有活得不好,我只是沒飯吃而已」等令人發噱卻又真實無奈的人生句語。末了,告訴自己,告訴適逢人生困境的觀者,《#是否》也正遇到人生的關卡,但沒關係,就算活不下去了,但也要笑著倒下。

註釋

1、編按:此文作者為阿美族。

2、平均餘命指各年齡組預期能活到幾歲之平均。

《#是否》

演出|布拉瑞揚舞團
時間|2019/05/25 19:30
地點|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布拉瑞揚此次從舞者們深刻的生命故事著手,採用大量相互指涉的音樂肢體與語言符號,運用劇場手法並置、對比甚至反轉意涵,常在幽默荒謬的笑鬧之間,反襯出悲痛與哀傷之強烈。(張思菁)
6月
03
2019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