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時分,經典再造-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擊樂劇場
1月
13
2022
木蘭(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80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九十分鐘一氣呵成、擊樂與京劇雙劍合壁,再以傳統為經、以創新為緯......,朱宗慶打擊樂團(以下簡稱「朱團」)與國光劇團合作,在 2010 年演出首版《木蘭》擊樂劇場,屢獲好評。而今《木蘭》已是第四度重披戰袍,正如藝術總監朱宗慶所說「淬煉再造,堅心映照」。

這連續四天六場的跨界呈現,跨越了 2021 與 2022 年,也跨越了時空,更跨越了傳統藝術與時尚科技的楚河漢界,走在時間軸線上來回更迭、明古喻今,確確實實是一份美好的跨年獻禮。


木蘭(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歷久彌新的柔美力量

一首源自南北朝的《木蘭辭》流芳千古,花木蘭代父出征的故事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美談,屢屢被各種影視、戲劇平台做為題材,早已被公認為耳熟能詳的文本。若想要重新詮釋,必定要運用獨特的敘事語彙,方能展現說服力。朱團自然很瞭解「文本翻新」的挑戰與困難,從 2010 年就成功地將「音樂、身段、唱腔、肢體」共融其中。雖是翻新製作與跨界合作,他們恪守擊樂藝術的定位:以音樂為核心精神,再藉由鑼鼓經推衍京劇的武場氣勢,采音翩翩,盟樂拂拂。在台上的擊樂家身兼演員,以及每一位京劇演員都恰如其分地表現團隊精神與專業能力,使得整個場域匯集成一股迷人的柔美力量。


木蘭(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音樂,是擊樂劇場的命脈。台上的演奏家們不但被要求精湛的演奏技巧,舞台動作也必須處處到位。這確實擴充了擊樂的格局,也淋漓盡致地展現劇場的藝術。而擊樂,應該也是所有樂器中,演奏方式最豐富多元、音色最具有包容力的。由於能兼容於東西方聲響,因此很多當代作曲家常常會為擊樂創作新曲,朱團也經常委託作曲家為他們創作,並首演大量的當代作品。

駐團作曲家洪千惠,深諳擊樂技巧與劇場內涵。她承襲傳統的擊樂演奏模式,依循嚴謹的作曲技法,揉合東西方元素,兼擅西洋樂器與京劇唱腔,也在一些關鍵的台詞中使用類似緊接模仿 (Stretto) 或是卡農的技法。如木蘭在回憶過往時的「我不要被抓到……」,在賦歸路途的「村子不遠了……」,似乎就是木蘭在夜深人靜時展讀著家書,處於一種踟躕於當下與過往的糾結情緒。而此時使用弓來擦奏鐵琴,所產生的音色就營造出一種撲朔迷離的空間感,也呼應了「十年」遙遠的時空距離,交織著「十年軍旅、十年想念、十年陌生」的種種思緒。


以傳統力道敲擊當代議題

忠孝勇節與性別平等,一路牽引著《木蘭》的故事脈絡。以擊樂為土壤的聲響符號,不斷衍生出新的樂思,再重新組合,用倒敘手法,鉤勒木蘭心中的糾結,包括離情愁緒、男女平等、反戰思慮、心繫雙親等等,再以不同的音樂風格不斷灌注情感。很明顯,作曲家洪千惠試圖用音樂敘事說理,向不同的族群介紹當代音樂,讓音樂的創作與演繹存在劇場中,成為擲地有聲的篤定。


木蘭(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如前述,倒敘手法雖說是敘事的主要脈絡,但從曲目與場面的調度順序來看,其實是運用了重複、倒退、閃回的方式,也像是某種程度非線性敘事的風格。導演李小平與編劇鄭衍偉應該是更想要聚焦於描繪木蘭的心境,使得主角的情感刻劃更為立體鮮活。因此在欣賞每一個段落或場景切換,如同凝視一幅幅流動的工筆畫。如此的工整細膩,又氣韻生動,像是藉由時空背景的轉換,來描繪木蘭心境的變化。正如李小平長期耕耘跨界製作,就是從傳統藝術出發,結合現代劇場整體概念,讓《木蘭》更具「世界感」,也讓舞台上的「木蘭」成為一個集合名詞,代表著一群為自由與平權努力不懈的生命共同體。

舞台設計,色彩簡約但充實盈滿,如同置身於一個典雅的、虛實合一、寬闊的宇宙中,類似於京劇的「一桌二椅」觀點,戲曲「移步不移形」原則,恪遵傳統,讓動與靜、傳統與創新、東方與西方,在此展開精彩的異質對話,更讓觀眾感受到了經典的新意。

服裝設計,則是象徵每一位角色特質的重要符號。設計師林秉豪深黯色彩的語言,也融合漫畫同人誌與時尚造型。譬如木蘭家的服裝是以藍色為底色,再鏽上花家家徽「木蘭花」,京劇木蘭的服裝則是融合了花爹與花娘服裝的色彩,運用融合性的視覺語言,再加上紅色腰帶與領巾的造型,除了代表血脈相連,同時也象徵木蘭的剛柔並濟、女中豪傑的氣度,以及跨越性別的意象。


木蘭(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餘音繞樑的創意展現

在沉重的議題之外,全劇最輕鬆的場景,應該是〈對蹄夜談〉的部份。這是木蘭與馬伕的對話,加上團員們以腳踏聲來模擬六匹馬的蹄聲應和著,精確的節奏性與豐富的趣味性令人莞爾,足見洪千惠與鄭衍偉在聲響與視覺上的創意,以及所有演出人員的用心與努力。

此外,筆者所觀賞的這一組卡司,雖為新生代演奏家與京劇協演,但他們的表現相當精彩。當然,吳思珊與黃堃儼等資深演奏家,除了技巧精湛,舞台上的肢體語言也相當精準而生動。除了上述精彩的〈對蹄夜談〉外,在〈操戈叫陣〉中,團員以棍棒互擊的節奏表現「叫陣」的場景,完美展現操兵練功的場面與氣勢。將擊樂與京劇十八棍井然有序地結合,這是高難度的展現,但也是全劇的亮點,精彩絕倫,自然贏得全場的喝采。


木蘭(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謝幕時刻也相當令人印象深刻。演出人員依序「安可」各自的精彩演出片段,猶如再度喚起觀眾對這齣劇的一些記憶,也像是再次重申《木蘭》的製作精神:追求突破是進步的王道,精彩演出則是藝術的根本之道。

謝幕時的滿堂喝彩,已然證明了一切。

《木蘭》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
時間|2022/01/02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李小平與作曲家洪千惠的攜手合作下,擊樂試圖以各種形態進出舞台。馬林巴琴緩緩徐徐的在舞台上推移,如同一具具從戰場送回的棺木。團員化為士兵,在台上施展京劇基本功法十八棍,耍棍之際結合節奏進行打擊,具趣味性更具戲劇張力。(林采韻)
6月
03
2013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