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HIGH到不行的「譁眾取寵」《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
1月
11
2021
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3次瀏覽
但唐謨(特約評論人)

看表演是個儀式過程。從動了看戲的念頭,上網買票的那一刻起,這場儀式過程就已經開始了。看野台戲穿藍白拖,一面吃路邊的香腸、一面看戲,是一場快樂的儀式;去國家戲劇院看戲,你得先走過一段很有歷史感的空間,即使事過境遷,仍依稀感覺一份權威記憶的壓迫感,在這裡看戲,是個有點嚴肅的儀式。台灣有大大小小各種表演空間,不同的空間都會發展出不同的看戲儀式。一個人走過一個空間,加上一個人在看,就可以成戲;空間確實是主宰了一場表演儀式的關鍵。

去西門町看戲,又是另一個過程了。這裡全是電影唱歌喝酒的記憶,從六號出口出來,迎面就衝來一股玩的力量,來西門町看戲,應該就是一場「玩樂」的儀式。台南人劇團《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以下簡稱XXX)選擇了這樣一個地點,作為他們表演/玩樂/跨年的地點,把莎劇《仲夏夜之夢》變成一場玩樂之旅。這場演出最初引誘我之處並非因為它是莎劇,或者有扮裝,或者在紅樓演,而是因為聽說看這個表演可以走來走去,還可以買酒來喝,竟然還可拍照(但不能錄影錄音)。這些東西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放在這樣有點「正規」的表演,就有點好玩了。

進入紅樓劇場表演空間,觀眾一秒進入野台模式,很自然忘記了莎劇是高高在上的。表演有分座位區和遊蕩區,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遊蕩區。雖然名為遊蕩區,大部份觀眾還是選擇一個定點,除了換個角度看戲,很少在遊蕩。伸展式舞台突出於空間的中央,遊蕩區就舞台三面的下方,就是演唱會「搖滾區」的概念。我想大部分觀眾應該跟會我一樣選擇遊蕩區吧,因為可以到處遊蕩(票也比較便宜)。有時候,與其在沒有靠背的椅子上看完兩小時的戲,我寧可站著(這齣戲的座位區是有靠背的)。舞台後方的一個吧檯就是所有的設置了,上方有個「Love The Differences」的字樣,表態的劇組的政治立場。《XXX》 所有的故事都以不換景的方式在台子上演出。

在這樣一個空間看莎劇,感覺真的有點像英國「環球劇場」(Globe Theatre)。環球劇院有個環繞舞台的看台區,但最重要的是其實是舞台下面的yard,窮人,勞工階級花一便士就可以站在舞台下面看戲。對比之下,這些「窮人」就是紅樓搖滾區的學生和文青們了(不過票價不只一便士)。我個人每次去環球劇院從來都買yard區,因為比較好玩啊。可以想像,當時離舞台最近的就是這群「窮人」了,所以台上的表演,一定得顧及這些可能沒有太多「氣質」,只想看戲爽一下的勞工/窮人觀眾。他們不要思考,只要得到立即的喜怒哀樂,就像電影《莎翁情史》中《羅密歐與茱麗葉》演出台下的那位阿姨,她那股看戲投入的情懷,真的讓人非常非常嚮往。

總之,我想說明的只有一件事:「環球劇場」的莎劇演出,或者這齣《XXX》都建立在:要有感覺,不能知識份子,不允許觀眾疏離,不給思考機會,不能高級,一高級,就完了。畢竟,《XXX》也是個跨年演出呢。

從這個基準點上出發,《XXX》針對《仲夏夜之夢》進行了大幅的update。改編莎劇早就雕蟲小技了。然而要使《仲夏夜之夢》讓台灣觀眾有即時性的爽度,劇本就一定得在地化了,而歌舞劇是最有效率的了。《XXX》與莎劇原始故事脈落幾乎完全一樣,沒有刪掉任何一段情節。故事時空很奇幻,應該說是一個好像紅樓的酒吧區,但是可以有魔法的當代空間。

比較大的改變是仙王和仙后由演員反串,不過也只是反串;而沒人愛的女孩海倫娜,則改成一個小gay。這年頭已經沒有人好好演莎士比亞了。《XXX》只安排兩個反串一個同志,已經算客氣了。最大的更動,也是最巧妙的,就是把原著中最重要的場景──森林,改成了一家叫做「WOOD」的酒吧,而吧台也提供了原著中最重要的物品──love potion。喝了馬上會讓人墜入情網的東西,放在今天可能就是某種「助性藥物」(尤其是同志圈),或許酒吧提供的根本就是這種東西?

把古典文放入當代流行文化脈絡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知為何常有人看不爽;例如去年的恐怖電影《逃出立法院》就把古典文本(殭屍)放入台灣社會,其中大量拼貼次文化,卻被譏為「亂七八糟」或「導演在自爽」(拜託,一個藝術作品導演不自爽就完蛋了)。《XXX》也類似大量拼貼,例如:沿用了近來東山再起的扮裝文化,除了性別跨越概念,劇中服飾極度繁複細緻,風格也極度「敢曝」(camp)的角色,都屬於「仙界」;而「凡人」都是一般(異性戀)打扮,彷彿「扮裝」是「只應天上有」的,也讓這扮裝文化添加了一份層次;其次就是嵌入情節中的大量的流行拼貼:灑狗血劇的「撕逼」,八卦版的閨蜜翻臉,流行語「咁安捏」,男同志的「異難忘」集體記憶,讓我最爆笑的「獅子王」(還記得劇中有個獅子角色吧),以及一些政治嘲諷等等。這感覺一點也不陌生,很多所謂「低俗」的表演場合可能也出現類似的東西,可能又會有人要罵低級了。不過,如果回顧一下戲劇史,「義大利式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不就是這樣演出來的嗎?這做法真的是雕蟲小技,但是卻把莎劇從語言障礙,文謅謅的劇本,遙遠的環球劇場,拉到捷運六號出口,目的就在消弭障礙,讓古典更貼近觀眾,不好嗎?

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XXX》也是一齣歌舞劇,劇中的愛嗔癡癲都用唱的。原劇中的小精靈變成一個劇團,搶著要演戲的Bottom,變成了劇團中很愛現的一個熊男「林浩」,一首節奏感十足「讓專業的來」輕鬆交代了這段次要情節。仙王仙后逗嘴的戲,則以本土風格的「天不照甲子」一曲嬉鬧呈現,順便諧擬了一下護家盟。而原劇中最被慾望,也戲份最少的「印度男孩」,曾經在許多畫家筆下,幻化成各種可愛的美少年,本劇中則改成「印尼男孩」,由全體男演員穿著gogo boys的服裝以很娘的舞步性感呈現,或許也反映了許多台灣男同志對於東南亞異國情調的慾望。

一場表演成不成功,不是評論說了算。《XXX》是一齣需要觀眾存在的戲(雖然這是一句廢話),觀眾的反應也是這場表演的一環。從演出中可以發現,觀眾的能量與演員的表演是一種正回饋的關係。一般演出,觀眾喜歡,演員也是一樣照演,但是這場演出,觀眾越HIGH,演員也越HIGH。我想,演員或許會覺得演這齣戲很爽,可以一直被觀眾「干擾」。更有趣的是,演出當中發生了些非常奇妙的時刻,例如劇中有些「政治不正確」的台詞,例如閨蜜撕逼的時候互揭瘡疤等等時刻會說出些可怕的話。在這個政治正確的世代,你無法想像說出政治不正確的話有多「爽」(當然這是要看脈絡而定的),當《XXX》出現這些無傷大雅的政治不正確,觀眾會發出一種「齁~~~」的聲音,跟脫口秀演出一樣,那是一種壓抑後的解放,非常神奇;更神奇的是劇中演員的「笑場」。平常的戲演員笑場,觀眾可能會覺得有點好玩 ,演員可能會被導演罵;但是《XXX》中演員的笑場,是他跟觀眾一樣,真的被這齣劇給搞笑了(例如仙后看到充氣假屌意外漏氣了),於是出現了一種自發性的魔幻時刻,演員的笑場讓觀眾樂不可支,兩者又產生正回饋關係,更HIGH,這種自然生成的戲劇張力,是任何排演都做不出來的,但也並非全部偶然,這是這整場儀式自然醞釀出的自發性結果,意外的笑場與設計好的戲劇,兩者以有機性彼此對話,超好玩的。

然而,一個古典文本放進眼前的當代,還是會有些需要調整之處。原著中兩個女角面對兩個被施了法的男子反復無常,一會兒愛一會兒不愛,都沒有任何懷疑;但是今天不會有這種傻妹。編導似乎意識到了這部分,而讓他們(一個異女和一個男同)演出了一點點對這份感情的懷疑。然後就整個破功,因為觀眾開始思考了,一思考就完了,就出現了「怪怪的」感覺。不過這場演出最大的遺憾,還是因為疫情而無法在場內喝酒,否則觀眾會更HIGH,或許就會像沉浸式劇場《微醺大飯店》那樣,讓酒精慢慢瓦解觀眾的理性,讓感性/直覺取代一切,直奔最「ㄎㄧㄤ」的境界;或許可以讓一本正經的人更進入狀況來欣賞這場表演。還有就是,為什麼結局沒有一場大型扮裝歌舞秀啊!

不過,沒有酒精,沒有歌舞秀,也無所謂。在西門町紅樓劇場看戲,就是一場奇異的儀式,你可以在場內走來走去,揉塑膠袋不避擔心吵到鄰座,一面看戲一面拍照打卡發IG限時動態,看完戲可以去旁邊的紅樓酒吧喝酒談戲,那裡也會有扮妝表演,然後回家睡覺,迎接2021。

從某個程度上來看,《XXX》找回了最古典的莎劇演出感覺,它刻意服務台下的「低級」,或者討厭高尚喜愛低級的觀眾,用時空大挪移的技巧,流行文化的親近感,阻絕觀眾的思考,讓觀眾變笨,用最實在的感官來看戲,就像電影《莎翁情史》中的看戲阿姨;換句話說,就是「譁眾取寵」。《仲夏夜之夢》在台灣也曾多次以各種形式呈現,例如幾年前當代傳奇劇場的版本等,就像一個超級大IP,在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呈現的方式以及可能性。而《XXX》真是一場滿好看的玩樂儀式。

《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1/01/02 19:45
地點|西門紅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但在所有試圖創造異質空間的案例裡,《仲》因有力而完整地框定了自身範圍,並填上豐富的細節,於是幾乎成為現實某個角落的縮影。它所產生的敘事效果,就像在在有限篇幅內無法描述整棟大厦,於是轉而摹寫其中一個光房間,手法如此細緻,以至於每個看到的人,都可以自行在腦中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大廈/世界的全貌。(張敦智)
12月
31
2020
《解離》是一個真誠而不「討好」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既是情感的考驗,亦是理性的挑戰,既是私密的傾訴,亦是公共的對話,在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共同體驗中,印證了劇場兼具的公共性與私密性,也就是劇場的價值。
5月
29
2023
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5月
29
2023
做戲,本來也就是一種填補空白的企圖。但比起填補,《感謝公主》則是打量與顯影了這些空白與縫隙,就算靜止,也是一種行動,讓南管曲音與演員凝練的身體協助冷卻與打亮,同劇中人物一起望斷水遠山遙
5月
22
2023
有別於布萊希特的暴露設備、歌隊敘事等舞台疏離手法,導演湯京哲整合了對於柏拉圖〈理想國〉中地穴寓言想像的舞台設計,透過取消表演、雙面舞台、物件、煙霧和水平燈光設計等巧思,成功阻斷習慣自我投射的觀演習慣;與此同時,光與影二元卻共存的舞台調度,也恢復了實驗劇場早被遺忘的實驗性。
5月
22
2023
創立於2021年的時生劇團,以青少年教育為出發。此次推出劇團二號作《妖怪》,改編自野田秀樹的《赤鬼》。⋯⋯成功另闢蹊徑⋯⋯
5月
22
2023
《ART》中三位演員良好的配合,不管是激烈爭吵或爭吵後靜默的表演,都呈現出生活中應該有的劍拔弩張與尷尬,也正是因為自然的節奏營造出真實氛圍,讓觀眾將焦點更聚在角色的性格,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5月
22
2023
欲言又止的《尋找一個屬於我們的島》只製造了一種「寓言感」,但僅止於「感」,未達「寓言」程度。
5月
19
2023
「成為商品」乍聽有點負面,特別是以「精實的男體」為號召,確實顯得刻板,但是否讓劇場的蕭條票房為之一振?——這明顯延續自《仲夏夜汁夢》,令人振作的或許不只有票房。
5月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