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冷疏離,非典型京/莎劇《艷后和她的小丑們》
4月
03
2012
艷后與她的小丑們(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81次瀏覽
林乃文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莎士比亞與京劇的結合在台灣已非頭一遭,但亮點在西洋戲劇教授紀蔚然與國立國光劇團的合作。這部戲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羅馬名將軍與埃及最後一位女法老的愛情悲劇;後者我們習稱「埃及豔后」,以影星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的形象最為大眾熟悉(因此編劇也捨棄了克麗奧佩特拉的名字而逕稱艷后)。這角色由台灣當代第一名伶魏海敏擔綱。

開場和收尾都由艷后獨唱,也凸顯了本劇重點在艷后形象的塑造。二十多年來,魏海敏扮演過米蒂亞、馬克白夫人、曹七巧等角色,早已突破溫柔婉約貞靜自節的青衣正角形象。而這次「豔后」的非同凡響在於其「非典型」,不在於以雌勝雄的野心或意志,而是甜蜜得過分、美麗得危險的性魅力。妖嬌、冶艷、逗引的語調,調情又自矜身分的種種小手段,魏海敏的詮釋潑皮耍賴而又不失華貴。

不過另一更突出的角色,是隱身於說書人、算命師,甚至後設情境下突兀出現在舞台上的副導、排助、提詞人等背後,滔滔不絕、辯才無礙、時而向莎士比亞、時而向觀眾說話、時常打斷演出的本戲編劇;並且不改其冷中帶笑的譏嘲本色,對向來喜歡「冷伯」式笑話的觀眾們,應備覺親切、福至心靈。而從編劇夾敘夾議、插科打諢的「告解」中,也窺知改編跳過原劇「歷史政治」的部分,代之以「喬」的現代政治觀;以及對原劇本「最愛加油添醋的莎翁為何跳過安東尼和艷后久別重逢的情節不交代」的批判。

上個世紀德國戲劇家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三零年代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的京劇表演,引發靈感而發展「反幻覺主義」(anti-illusionistic)及「疏離效果」(alienation effect)的劇場理論──大白話來說就是跳出劇情「破梗」,讓觀眾適度保持「身在戲外」的清醒──追根究柢不無出於「誤讀」,不意卻開創西方劇場新猷。如今當國人搬演新編京戲時,反身大量使用已普遍為現代劇場採用的「破梗」手法,寧不為最大的反諷?

在跨文化詮釋上,基本上仍用視覺符號代換的做法,如以宮女們的京劇身段,代換成埃及壁畫人物「正面律」的身體線條;以傳統戲曲的武功身段──鷂子翻身、踢槍,直接移植到羅馬軍人鏖戰的場面;而戲服削去傳統袖長與裙襬,另外增加斗篷與飄帶,使人物動作仍有借力牽風的所在(高跟鞋加上褲裝的那套,則犧牲了艷后下半身的表演空間)。

至於京劇重要的唱詞部分,既無意延襲傳統的曲文傳統,也無意師踵寫過上百首十四行詩的莎翁所擅長的無韻詩體。當劇中高貴的艷后和安東尼,唱起大篇抒情曲時,曲詞比起時下許多流行歌曲還要大白話──不知這是新京劇對詩歌精神的棄守,還是過於激進的「創意」所致;所幸主角們華麗的聲腔補償了歌詞意境的不足。

《艷后和她的小丑們》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2/03/3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艷后和她的小丑們》裡,紀蔚然的觀點很鮮明,他不斷透過劇作執行他對於劇場的觀點,也就是所謂的當代與原著之間的對話,而這始終是他在理論裡陳述的改編的真諦。不過,就像我在前頭所說的,紀蔚然過度地有意識在執行,他甚至害怕觀眾不知道他想講什麼。(吳岳霖)
5月
09
2012
黃香  
《艷后和她的小丑們》堪稱上乘喜劇,國光劇團自深沈的悲劇《金鎖記》之後,再創臺灣新編戲曲高峰,見證了國光「陰柔的軟實力」在包圍「陽剛的硬道理」之後,突破重圍,更上層樓,再從哀婉幽微、低抑深旋的氛圍中,殺出一條幽默、輕狂、誇張的血路,擴大了演出幅度,也拓展了戲劇類型。(黃香)
4月
23
2012
一方面像是在欣賞高空走索,想看編劇這招險棋還可以怎麼下,這戲耍京劇、莎劇、觀眾的可能性可以推到多遠。這部分的成果令人激賞。另一方面,就像劇中女侍夏蜜安在安東尼氣數已盡、劇情即將轉悲之際所抗議的:「不要再疏離了!」雖在意料之中,但還是不免悵然若有所失。(謝筱玫)
4月
02
2012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