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性、能量階:《微舞作》對身體的提問
10月
25
2019
嗯哼(國家兩廳院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53次瀏覽

紀慧玲(2019年度駐站評論人)


2019國家兩廳院「舞蹈秋天」再以「微舞作」(之前係2017、2018「新點子舞展」專屬命名)為名,鎖定年輕世代編舞家,但歷來均非新手,今年也是觀眾乍生還熟,曾在不同舞台上見過她/他們──田孝慈、蘇品文、鄭皓,三個質地極為殊異的舞者/編舞者,共構了一整晚形貌、路徑異質極高的三段演出。

田孝慈人如其名,閨秀般靜婉,身體質地鬆甜誘人,但編就的舞常有意搗爛,於是糊成黑闇,碎語狼籍。《清醒夢》有些過往作品形象,如《莖》(2011)以多重服飾包覆自我、《洞》(2016)以多重身影明暗互見,此次服裝、複影亦是重點。編舞家一貫起手式總像一潭靜水,明澈卻不透見底。作為身體外相,田孝慈風格明晰,重複起始的流線語彙、突然岔出的變形或變態、莊重的詼諧、斑駁物件,《清醒夢》一以貫之。但作為敘事,此次夢遊意識游移,在擬夢的水痕裡,照不清具體輪廓。

清醒夢(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震洲)

《清醒夢》有個清楚的明喻:古典芭蕾經典範式《天鵝湖》,從音樂選用、芭蕾舞裙、鵝頭頭套,反諷高貴優雅西方舞姿不言可喻。但這般反諷並不完全針對舞蹈正統,一開始田孝慈半裸身披多層紗裙從觀眾席走下,在觀眾注視「美體」下,意圖挑煽,到中段有拉下內褲舉動,以及戴著鵝頭,手足刻意笨拙,鵝頭呆立道具門上,以及另一位舞者王甯與田孝慈雙扮母親的對話……,這讓我們相信,「天鵝」除了作為舞蹈正統的明示之外,舞作更大的提問是關於觀看、身體、自我鏡像的返視。這在舞作布置了相當多道具物件,讓觀者關注思索「看」到了什麼(包括空間的運用,舞作最後結束於貓道),以及從芭蕾招式轉至更多時刻腆出腹肚骨盆、歪扭動作,到兩人忽大忽小吵鬧咶噪、拉扯爭奪,到兩位舞者好似複數自我重複相同動作等等,大致可猜想編舞家要處理的仍是自身,並非舞蹈本質的大哉問。只是,這些個人片段彼此之間並無邏輯,明暗切換之下,幕與幕斷片般銜接,有懸宕趣味,也有戲劇想像,但各有所指,想像奔馳。

比較集中的意象仍在「天鵝」,如果《天鵝湖》作為反叛起點,舞蹈動作/身體應該是《清醒夢》核心對抗意識,對話的對象從動作開展。但舞作文本回到個人心緒,試圖描摹私密的內外在衝突,這也讓人好奇,一個私密的田孝慈與觀眾的關係是什麼?準備讓觀眾去理解了嗎?這是當她走在觀眾席間,與觀眾若有若無身體接觸與眼神對視之際,不甚穩定的投射與觀察所得。似乎,有話未說,或說得不夠,或者,要說什麼,即使是身體命題仍需建立一套文本的必要。

蘇品文的《嗯哼》從「裸表演工作坊」起點,【1】尋找到三位表演者:卓家安、陳詣芩、周寬柔。因為已有公開宣明及目標設定,可以相信,舞作裡呈現的態度與身體表現,並非編舞家單一意旨主導,而是共同排練、自我發展產出。這也可從三位表演者看似反男性中心性/別意識動作裡,雖趨於一致,細究之下仍有差異。

三位表演者裡,陳詣芩與卓家安,以男性性器道具為玩物,發展一系列動作。陳詣芩戴上丁字褲陽具,以近乎戲耍、輕蔑態度,嘲弄著以碩大堅挺為傲的此物;相對之下,卓家安將塑膠陽具置入內褲裡,以一種接近狂喜、幻迷神態,撫觸褲底之物,並發出呻吟。兩人雖有彼此置換,狀似爭奪樣態,但陽具作為他物,與女體融為一體,此時的性欲模式已非插入式的權力關係,而是擁有與閹割男性,成為女體自身自主性欲的象徵。與此同時,半場戲裡原一直靜臥的周寬柔,最終起身與陳詣芩、卓家安一樣,以卸去身上衣物,裸呈現身。作為場上表現,裸體,是三位共同的身體宣示與「演出」,從脫去衣物但不使用雙手,於是絞纏於衣物間、旋弄身體部位以鬆卸袖、領等,裸的過程成為可觀示的表演,但無關情色,只是單純卸去衣物的動覺動作。

裸體與陽具,是《嗯哼》主要表現元素,前者宣示身體,後者宣示性欲。對女性主義而言,身體是女性主權的意識展現版圖,從不平等的歷史凝視裡解放,以全裸作最基進的抗議。此作裡,裸體並無進程,亦即女體一開始即意欲揭露,從未被社會與歷史遮蔽、壓迫,表演者幾乎一開始就半裸陳,或很快地即進入行動,這讓女體曾有的被壓迫史並不彰顯,相反地,是女性面對生理女體的認識與相處。於是,卓家安不停拍打雙乳,周寬柔不斷蹲踞、抬腿,動作已無關凝視,是自身的對話。與蘇品文前作《少女須知》(上)裸體被意淫為欲望對象,質問性別的社會框架相比,《嗯哼》的裸體更多的是處理裸體表演技法,包括如何脫衣服、玩道具、「秀」裸體。這讓人想起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曾帶來台灣的同名裸體作品《傑宏貝爾》,舞者也是玩弄身體,甚至在台上尿尿,蘇品文讓三位表演者裸身,但並不模擬日常,三位舞者自始至終將身體當作女性主義旗幟,搖旗吶喊,戰鬥式地占領實驗劇場舞台空間每一角落。

陽具的使用則是進一步從女性自主,進入性與性欲的討論。在三位表演者的動作設計裡,一位男女性器接合達到高潮,一位擁有性器卻不在乎插入與否,最後一位完全無視陽具似可無性生活,陽具在此雖具現了男性/體的存在,但在《嗯哼》裡,由於兩位表演者「陰陽同體」的形象象徵,進一步推向了性欲與性別差異/多元的界限。但在抵達去中心與反性別二元論之前,《嗯哼》主要還是處理了性與欲的連帶性,在傳統性權力關係認定上,直接反撲父權/男性中心,領回欲望的主導與詮釋權。

《嗯哼》鮮明的女性主義主張將表演推向運動性,這些女性/權運動裡並不新潮的諸多觀點,重新以身體演繹,於舞台上展開論述。如果藝術不能迴避政治,身體與性別政治絕對是值得關切的一環,《嗯哼》單刀直入,很是利索。

觸底的形色(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震洲)

鄭皓的《觸底的形色》以量子力學的粒子與波的運動作為起點,將身體運動與自身生命狀態視為宇宙粒子/波一環,在反覆移動的運動性裡,試圖找出上升(能階)的力量。

根據鄭皓自陳,他一開始幾乎打算全身匍匐於地,完全不起身的,以示「(生命)最低潮狀態」。【2】從最開頭他一股腦唸了粒子的運動性,恆定性與測不準定律、能階等科學理論進程,到忽地唸一聲「於是我就失眠了」,隨即倒臥於架高平台上,扭蠕一陣後,似試圖衝出「能階」,接著整支舞就以身體作為軸心,不斷拿起散布於平台上的粉筆,畫出同心圓周。鄭皓以結實的上肢撐地,甩動下肢,長時間畫圓,平台上漸呈多層圓周。他的身體因緊繃與用力,旋盪間備感吃力,此段結束他單腳站立,兀視觀眾時,滿頭汗水,直洩臉龐,觀者跟著同感壓力。

不管稍後鄭皓如何將同心圓抹亂,重新布置彩色粉筆書寫數學程式,或最後,絲瓜棚掉落粒子波、流星雨般的粉筆,整支舞關於能量轉換的策略路徑非常費力費工——如何以一介肉身去演示、模擬電子運動方式與圖像呢?非肉眼可見的粒子物理現象一直只能以高解析儀器顯示處理,身體裡有無法計數的粒子彼此衝撞,但絕非目視下具象器官所能演繹。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編舞家試圖以身體過勞的運動性演示生命困境,而作為模擬的波形或運動流(flow),也是身體語彙的研發,意圖與今日科技環境相呼應。鄭皓不希望仰賴科技技術,不採用視覺景觀,【3】在樸素肉身條件與環境下,身體如何呼應、成為波或粒子?但或許,「身體如何成為波或粒子」作為命題反而尷尬無解(數位藝術裡肉體幾乎全面消失),超乎視界的微物不具實質覺受的可能,而身體是感官器物,觀眾與舞者身體關係建立於覺受,觀者從身體運動裡感到運動,但卻不一定要「一直動」。身體內部宇宙的物理現象/狀態,與日常或常態生活聯想,或者各種器官「聯覺」、文本詮釋、空間、聽覺,或許更是一道通往肉身與宇宙、科技的中介孔隙。


註釋

1、根據節目單裡《嗯哼》的「關於作品」:是一個研究型編舞作品,以「裸表演工作坊」為起點,透過「全裸身體工作坊」、「全身愛撫工作坊」、「舞作探索工作坊」三個主題,探索裸體表演技法、個人與公眾觀看關係,「裸」為作品基礎所展現的特定創作空間與展演意義;三個單元從「裸」、「覺知」到運用「裸」身體經驗形成個人創作脈絡,尋找對性別具有思想能力的演出者,再透過一對一訪談及試排練等學術研究之必經過程,將演出團隊逐步成形。

2、「微舞作」10月13日演後座談錄影,網址:https://reurl.cc/8lj1YM(瀏覽日期:2019/10/19)。

3、同前註。

《微舞作》

演出|田孝慈、蘇品文、鄭皓
時間|2019/10/12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今年《微舞作》的「觀演關係」是我認為最能激發自身思考的面向,而待釐清的是關係的形式是否需要更多暗示?又或者,可能會引誘什麼樣的觀賞者?無論如何,我認為這三支作品都擁有想像與提問的空間,而這種空間可以如何培育?(劉純良)
10月
30
2019
單人表演中表達了一種對舞蹈的觀點:舞蹈從舞者出發,從過去層層訓練逐漸累積到當下的質地,每一次的現場演出皆包含了對過去的沈澱,這支舞既是在觀想已逝的時光,又像是回到起點,靜待下一次開場。 (張懿文)
6月
06
2017
《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可以看出陳武康對身體純粹的追尋,《朵朵》看出林祐如身體質地優雅和神經質並存的矛盾,《怪獸》大約可以看出劉彥成對物件和戲劇的擁抱。(王顥燁)
6月
05
2017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