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沒有抗爭的和平自由《老鼠搖滾》
1月
28
2019
老鼠搖滾(好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63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古老的中國年節民間故事〈老鼠娶新娘〉,於1980年代鞋子兒童實驗劇團創團之初,曾經用令人耳目一新的京劇形式,讓這個溫馨趣味的故事開拓了台灣兒童劇場發展的新里程、新視野。

好劇團的《老鼠搖滾》,選擇在農曆春節前演出,再把〈老鼠娶新娘〉的老故事拿出來做創作基底,賦予更多現代思維與情節新釀。光就劇名《老鼠搖滾》而言,就具有許多可以引發思考台灣兒童劇場未來發展走向的意義。

搖滾音樂一般咸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發展成型的音樂類型,有濃厚的反叛象徵;所謂的搖滾精神,也因此可以解釋為是追求自由與抗爭的表現。搖滾骨子裡很西方,挪移到本具有東方中國色彩的〈老鼠娶新娘〉故事裡,不就是一件大膽反叛的事嗎!請注意,「反叛」在這不是貶抑的形容。在我看來,它正是台灣兒童劇場一直需要的活力動能,啟發兒童劇創作表演的多面向開發,而非老是耽溺在裝可愛、戲耍孩子的俗鬧層次兒童劇裡,久而久之,造了一罐罐醬缸,食之無味還不自覺。

《老鼠搖滾》的故事透過兩條敘事線,既可獨立,又有巧妙交會,編就了一齣人、鼠和貓和平共處的安樂景象。戲中獨居的李老奶奶,慈悲憐愛住在家中地下的老鼠,不捨殺生,導致房客不耐搬走。新來的房客樂天,是一個人窮志不窮的街頭藝人,努力上進想成為搖滾歌手。李奶奶待他溫暖慈愛,甚至積極撮合孫女茜茜與他在一起。茜茜是個前景看好的鋼琴家,她與樂天之間,一學古典,一好搖滾,乍看無交集,卻也洩漏了這個故事其實要導引走往沒有抗爭的和平精神方向去。果然劇情最後樂天去參加搖滾歌唱大賽獲得冠軍,他為茜茜作的歌曲,也贏得美人心,抱得佳人歸。

至於李奶奶家的老鼠,在李奶奶的保護下生存得頗安逸,唯一的大威脅是處心積慮想吃牠們的黑貓。老鼠中的阿聰、小美,身分被設定為鼠界的搖滾情侶,正等待時機要成婚。阿聰、小美與樂天,在一次樂天撞到櫃子暈倒後,有了巧妙的相遇與相知,樂天從阿聰和小美身上學習到「樂天」(很有意思的人與動物權力關係翻轉),醒來後更奮發並有自信去參加音樂比賽、以及追求茜茜。樂天成功之後,阿聰和小美也順利在大年初三完婚。

另一個饒具深意的劇情安排,是李奶奶疑似糖尿病血糖過低暈厥,黑貓和阿聰協力拿了神奇糖果救回李奶奶。李奶奶對眾生心懷大愛,她以愛光照世界,不知不覺也感召了黑貓和老鼠們和平相處。看到阿聰坐上黑貓背上急忙去救李奶奶的場面,現場觀眾爆出的笑聲裡,相信絕非嘲笑此景荒謬,而是接收到萬物可以和平共生的喜悅,沒有分別界線,所有的框架束縛打破了。有了自由,所以契合了搖滾精神。

換言之,追求自由與抗爭的表現,還要看事件背後成因,以及分析抗爭當下的動機和手段,而非輕易地就將負面的「反叛」帽子扣上。抗爭也不必然就是要拋頭顱灑熱血;同理,搖滾也不盡然只是無盡的怒吼嘶喊而已。

《老鼠搖滾》這齣戲的搖滾不是激昂熱血的,反而選擇了較理性溫和的態度,反抗了台灣兒童劇場常見的表演模式,從頭到尾運用光影戲,適切地讓現代的燈光炫彩,融入戲中的歌唱情境,讓觀眾也有一絲絲如臨演唱會的感受。光影戲從中國傳統皮影戲脫化再進境,結合電影動畫視覺效果與剪輯效果。物與影,還有各場景,不管遠景、中景、近景或聚焦特寫,靈活淡入淡出、交替作用。正因為活潑,才是自由。

《老鼠搖滾》

演出|好劇團
時間|2019/01/2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