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場,但我有責任《花吃花》
2月
21
2019
花吃花(表演工作坊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13次瀏覽
杜秀娟(專案評論人)

表演工作坊《花吃花》改編自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首獎《花吃了那女孩》,是一齣關於校園霸凌的悲劇。我沒有看過原劇,無法得知改編部分與幅度,但以《花吃花》的演出成果看來,可以說這是一齣探索當代社會議題的精緻舞台劇。

演出開始,透過半透明的布幕,觀眾目睹霸凌場景,一個被數人欺負、被打到半死的女學生,起身砍死了另一個。大幕拉起,導演藉由問訊場景,穿插倒帶回到校園與家庭,讓觀眾得知四個女學生的生活型態與其背後的家庭問題。劉思彤(簡嫚書飾)因母親清潔工的身分,備受同學歧視與排擠;鍾思琪(孟耿如飾)因母親被包養,沒有父母的愛,習慣出手大方,以錢會友;李茜(李劭婕飾)則像隨時會爆裂的炸彈,源自繼父的暴力相待;周子怡(古昀昀飾)則是騎牆派,與同學的友誼基礎薄弱,寫了一部無厘頭的劇本,邀約同學到話劇社排戲。

演員有一致的表演水平,年輕學子的青春讓本劇充滿活力,不管是教室授課或者下課場景,都有著緊湊合宜的節奏。導演不僅對轉場的掌握得宜,投影的使用更為本劇加分不少,產生時空開展、重疊、與並置的效果。比如演出開始「天墮落人……是為了讓人學習……」的評語/提問,到觀眾目睹脆弱的劉思彤如何行出殺人行為;學生上課時的漫不經心與網路批判老師的訊息同步;流血事件發生之前眾人的樣態與謠言滿天飛的螢幕重疊。如同冰山理論一般(隱身在一角冰山底下的,是更大的結構體),隨著她們家庭背景的揭露,我們看到這群學生表面行為的背後,充滿了家庭、夫妻關係、經濟、工作、與社會結構等等的問題。

唯一讓我不知如何消受的是,霸凌現場李茜對著觀眾說:「看什麼看!」,劉思彤說:「不要再看了!」的片段。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對著假想的圍觀者而發,一是對著現場的觀眾。假使是對著假想的圍觀者,這個安排在表演上顯得非常怪異,我傾向認為是向著現場觀眾而來。只是在這以前,演出一直有著第四面牆的存在,也就是觀眾被設定在被動觀看的位置。即使問訊場景,被問訊人面對觀眾回應訊問人(以聲音現身),演員並沒有走出這道牆來對觀眾有所訴求,一直到這個片刻,而且是很暴力不堪的片刻。或許導演在此想翻轉擬真的美學,而朝向具挑釁意味(provocative)、面質觀眾的劇場美學,但只是短暫的傾斜,劇末還是回歸到擬真的處理,顯然導演在戲劇劇作的策略上有所曲折。又或者是在改編上從原作遺留的重大機關,需要更多空間來磨合與整合【1】。也或許這個安排是要挑動觀眾所代表的社會神經,要讓大家帶著省思離開劇場,但我想說的是,進劇場看戲的觀眾無罪,他們並不是原初事件發生的旁觀者,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社會責任。

我很喜歡這個作品,只是帶著尷尬的感受離開,因為成了一個不在場的共犯。

註釋

1、節目單羅列丁乃箏為導演,楊哲芬為原創劇本暨執行導演。

《花吃花》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9/02/17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花吃花》向觀眾提出了一個明確無法置身事外的道德要求,因為凡是在場觀賞本劇觀眾,至少都見證過霸凌的再演出。只是在這樣的演出情境,每個人是否得是「共犯」,即觀眾會將自己投射至加害者位置嗎?(王威智)
4月
11
2019
《花吃花》除了原作中優秀的篇幅,其新增的內容、與夾帶戲謔、樣板化的表演手法,在試圖放大觀眾恐懼與哀憐的前提下,實際上卻將作品,帶往更加遠離「發現」的地方。(張敦智)
2月
27
2019
《花吃花》沒有溢於表坊的美學,甚至有意無意地不斷對話於表坊的經典與前作。劇末時,堆滿舞臺的殘骸,演員與角色的前世與今生都得在歷史的遺棄與遺跡中搭建,而其無以救贖,再一次鋪疊了我們的歷史。(汪俊彥)
2月
25
2019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