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綜言之,此場音樂會表面上看似佳節前夕,隨興自然、輕鬆愉悅的演唱,實則蘊含縝密、熟稔的採編,把台灣不同族群、文化關於月亮的歌都納入其中,並以自己及自己族群文化的角度呈現出來。(施靜沂)
9月
30
2021
920
此場演出雖無發表新歌,從節目內容仍可見歌者以歌聲緬懷阿嬤、描摹清明時節遊子歸鄉與親友小酌、慎終追遠的路徑;及透過幾首歌中火車、流浪、電話線、回家等鮮明且相關聯的意象,思索時間與距離,連結前日發生的太魯閣號重大事故,回應東部人長年「北漂」工作與舟車勞頓的心事。(施靜沂)
4月
23
2021
2749
近年來,在台東的都蘭、都歷部落,常有與地方創生結合的大型音樂活動,箇中內涵,總不忘連結文化傳承、守護與創意發想,並試圖趨向與土地、海洋、文化共生的永續之道。⋯⋯不諳排灣族語的人們是否易於跨越語言藩籬,對歌者與樂團的表達心領神會?(施靜沂)
3月
08
2021
1124
演出最後,歌者從放眼世界回到小我的人性面及自身民族文化的困境,以柯恩名曲Hallelujah及胡德夫詞曲的〈芬芳的山谷〉作結;前者如胡的解說,看似為對神聖的齊聲讚頌,實則透過歷史上大衛王奪人妻後的歡愉之聲諷諭古今當權者的偽善與表裡不一;在那迂迴流轉的詩歌裡,諷刺力道不容小覷。(施靜沂)
9月
03
2020
1083
臺東的存在一直是作為臺灣島嶼的邊陲地方,也是表演藝術展演的邊陲地方,於是舞團為了發出自己的聲音,就必須逆轉地方與臺北/世界的關係,因為疫情而生的《布拉瑞揚舞團之夜》,或許就產生了這個扭轉的契機,一時之間,臺東成為亮點。(羅倩)
5月
04
2020
1430
然而假若未來的世界不會更好,隔離防疫與社交距離成為常態,表演藝術還能如何存在?如果直播與影像成為未來的必然之一,那我們可以如何建構同等的「在場」?此文分析、梳理三場使用不同影像方法的線上演出,嘗試給予未來可能一些提問與思考。(黃馨儀)
4月
28
2020
2019
《布拉》對於「距離」的想像,除了舞蹈作品轉化為聲景(或許演唱狀態的身體表現也可視為舞蹈的衍生)、未竟之作與昔日作品的唱合,此外還有全球化議題及直播在地化交融的視角值得關注。因全球化疫情影響,迫使《沒有》延期而迎來《布拉》,卻選擇最全球化的「線上直播」來回應,為臺灣加油、放聲世界。(楊智翔)
4月
28
2020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