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害怕孤獨和等待《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
5月
03
2021
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布拉瑞揚舞團提供/攝影劉振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30次瀏覽

姚若潔(特約評論人)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年,對布拉瑞揚舞團也是如此。甫慶祝舞團成立五週年,並已獲得台新藝術獎兩度肯定,創作動能充足,新作也已準備在國家戲劇院登場,卻因疫情而無法將作品展現於舞台。《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等待了一年,才終於在淡水雲門劇場與觀眾見面。在這延宕的一年之中,世界和人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對2021年的觀眾而言,這一年的等待值得嗎?

先說簡單版的答案:絕對值得。

七十五分鐘的作品,在前面很長一段時間,是一排裸露上身、肌肉精實的壯丁,整齊畫一地做著各種訓練動作,一邊大聲呼喊口號一邊向前走。那些動作的吃力程度、呼喊的用力程度、行進時間之長的程度,讓看的人都不禁要為他們感到疲累起來。這讓我想起一則關於莫札特的軼事,或許可以從反方向幫助說明。有人問莫札特:「你彈琴看起來總是那麼輕鬆,是怎麼做到的?」他回答:「因為我努力練習。」眼前這群舞者,也只有經過長時間刻苦鍛鍊,才可能達到如此「不輕鬆」的頑強表現。這樣的體力與耐力,在舞台上是無法騙人的。

但是為什麼要如此艱苦鍛鍊?舞作介紹裡講解了「巴卡路耐」(Pakarongay):在都蘭部落的祭典中,從事勞動服務、甚至跳舞給長輩看的青少年引起了布拉瑞揚的注意。他們接受各種上山下海的技能訓練,整天都是體力勞動。當他們被操練到極累時,部落裡的哥哥會牽起他們的手唱歌,其中歌詞便包含這句「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過去兩年中,團員不分年齡,也是把體力逼到極限地鍛鍊著自己。

在舞台上訓練者的監察與眾人的艱苦訓練中,觀眾漸漸注意到排尾有一名落後者,體型明顯比其他人⋯⋯怎麼說呢,體脂肪高了些。他看來體力不濟,出現偷吃步的動作,又數度趕不上隊伍行進,只有在被訓練者吆喝時勉力歸隊。觀眾笑了。等等,這不會落入社會對「胖子」的刻板印象,讓觀眾變成歧視霸凌的共犯嗎?

然而,如果是熟悉布拉瑞揚舞團工作方式的觀者,應會明白:舞台上的呈現皆經過舞者和編舞家的共同探索。他們總是不斷的自我質問,也觀察身體在各種環境中的表現,才做出舞蹈呈現上的決定。【1】也是這樣的過程,讓布拉瑞揚舞團的作品一直有其獨特而標誌性的「真實感」——於身於心皆是如此。如果他們要讓觀眾笑,一定有他的理由。

接下來的段落,落後者與訓練者留下,兩者互動讓我們更清楚看到「落後者」的意志:他自願參加訓練,也依著本身的體能而努力了。且在眾人離去之後,他仍繼續訓練,在詼諧的對話與動作之間,持續訓練的毅力反倒在某方面超越了其他人,更加令人肅然起敬。接下來我們看到更多個體性的展現:證實了穿著高跟鞋也能跳得和別人一樣好的俐落獨舞、海水中孤獨的呻吟翻滾,投影於舞台的海浪漫漲,游移的肢體與抽象的海水交疊,音樂流動,各自獨舞的人、共同移動的人⋯⋯在此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眾生相。而個人的獨特性竟不與群體衝突了。群體或許常為個人帶來束縛,但也有機會,當各自遵循真心的個體接納彼此的存在時,能夠成為平和而平衡的風景。這是此次觀舞最讓我感動的一個段落——即便自我探究和社會限制的關係難以簡單定論,但在這個舞台,我們或許看到一種關於個體與群體的可能答覆。

後段的氣氛轉為明朗:眾人歌唱,天上降雨,舞台地板上的投影之海成了具體的水鄉澤國,舞者滑水戲水,愉快氣氛充滿感染力,下雨成了戲耍的機會,劇場成了歡樂的遊戲場,為《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劃下明亮的句點。

看著舞者歡慶謝幕時,被提醒了此次演出舞者的年齡跨距。從三名台東高中的學生到年近四十的舞者,全都通過漫長堅實的訓練,令人動容。Sakinu阿輝的電吉他一路支持著舞台,有時浸漫全場有時淡出,在計畫與即興之間從容遊走,本身即是漂亮的演出。

太陽和下雨是外在的挑戰,但人之所以沒有害怕的更根本原因,是因為面對了真實的自己。當然,面對之後,仍有著「再來呢?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之提問。而在大山大海之中紮實鍛鍊的布拉瑞揚舞團,未來將如何繼續成長,令人期待。


註釋

1、對舞團作品的創作過程,可以參考「報導者Podcast路邊攤計畫」製作時間跨越六年的布拉瑞揚舞團專題,內含許多珍貴動人的紀錄,網址:https://bit.ly/3svijym

《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

演出|布拉瑞揚舞團
時間|2021/04/24 20:00
地點|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即使自認/被認為「不夠好」,但或許因為沒有放棄而仍被接納於pakalongay;即使一路上層層考驗頗「虐心」,但也完整真實地演繹出我們成長歷程中,多少經歷過之面臨競爭、自我懷疑、追求團體中他人認可時的殘酷舞台。
2月
09
2022
一句和前作《#是否》一模一樣的台詞,猛一瞬間是台上的角色,成為觀眾可能的自我代入。這讓我們相信,表現「巴卡路耐」(Pakarongay)的日常操練絕不止再現「巴卡路耐」而已,它極有可能隱喻了原住民遭遇的內外壓力,也體現了任何一個人於成長過程可能遭受的權力與身體壓迫,因而有了同理的路徑。(紀慧玲)
5月
13
2021
雖然從劇場的角度來看,《沒有》雖然結構略顯鬆散,動作如前幾個作品一樣包含體能耐力與跨性別挑戰,議題也是布拉瑞揚舞團一貫的原民當代性,然而《沒有》一作清楚地從阿美族年齡階層文化為創作出發,進而反映了台灣當代原民的共同處境。布拉瑞揚舞團再次突顯了當代原民游移也猶疑於傳統與當代、壓迫與挑戰、堅持與反抗,不斷掙扎、挪移、行動的共同生命經驗。(李宗興)
5月
10
2021
藉由Pakarongay訓練來面對自己與群體的差異,很顯然必須擁有與未知恐懼正面對決的勇氣,放聲吶喊「沒有害怕太陽、沒有害怕下雨」的自己,正在肯定與否定自己之間推移變換,每當臨界放棄邊緣,便試著返回共同維繫群體的吼喊吟唱,一次次地推倒、跨越、超渡那堵「沒有」之牆。肯定自己的不勇敢、恐懼、脆弱、無助、疲累與傷痕,迎接、陪伴並與它對話,試著和「沒有」說不,肯認它的存在,因此擁有衝破的著力點,得以奮力向它對抗。這個點,因人而異,因為差異,在成為人的路上便更需要有「揭露」的魄力。(楊智翔)
5月
03
2021
布拉瑞揚舞團雖然承襲了一些一直以來的幽默與「苦行」傳統,但次次都能變出新創意,筆者以為十分可貴。整支舞作所講述的,不單單是時代更迭下找不到定位的惶恐,更是一種群體與個人之間的拉扯。(李紹庭)
5月
03
2021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