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的劇作,澎恰恰的演員劇場——回望《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的「懷舊」
5月
20
2022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躍演提供/攝影林政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8次瀏覽

顏采騰(專案評論人)


對於2019年《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下文簡稱「麗晶」)的首演版,劇評人吳岳霖指出其販賣「懷舊」情懷,行銷價值多於情感表達,找來澎恰恰飾演主角尤其加乘了市場化的導向。【1】而我看完《麗晶》今年在北藝中心的版本後,卻對「懷舊」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也許,那不只是票房長紅的利器,它還紮實地構成了一套劇場美學的基礎;甚至,澎恰恰本身也是其中的關鍵。


懷舊之一:老套作為方法

以故事的情感內核而言,《麗晶》是一齣關於回憶、懊悔與已逝美好的音樂劇。

在基隆港營業幾十載的「麗晶卡拉OK」熄燈在即,老闆娘陳麗卿(澎恰恰飾)獨身一人,坐看店裡繁華落盡,叼著菸,憶起她幾近跳港的心境曲折,隻手撐起卡拉OK店的艱辛,與客人以及小姐們的甘苦回憶⋯⋯還有,她最疼愛又傷她最深的坐檯妹妹小玲(張芳瑜飾)。自始至終,都聽得見麗卿的恆久嘆惋:「小玲,這首歌點給你」「小玲啊⋯⋯」。這時我們已隱約知道,小玲是麗卿終生難以放下的傷痛。

每個人心中,不都有過這種無法和解的悔恨?愈隨年紀增長,悔恨之事愈多。這個故事核心雖顯尋常,卻能讓所有觀眾心有戚戚;在第一幕的麗卿獨白,隨著菸一根根燃起,我也溼透了眼眶,可說是老套但非常有效的故事原型。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躍演提供/攝影林政億)

後續的故事細節同樣老套。例如,小玲借款潛逃,最後吸毒精神錯亂,讓麗卿抱憾終身;例如,麗卿惹上癌症,又面臨畢生心血遭徵收在即的不捨⋯⋯。再看看人物的形象塑造:劇中角色一個個幽默掩蓋悲傷,不善以言說傳達情感⋯⋯,這些屬於上一世代的性格特徵與戲劇套路,實在讓人想吶喊,會不會太過老掉牙了!不過,了解到編劇詹傑僅三十餘歲的年紀,我們就明白,這些並非上世代人的同語反覆,而是跨時代的觀察與描繪。換言之,詹傑想必是「故意」營造這種劇情與人物氛圍的。

雖說《麗晶》是詹傑親訪基隆的田調成果,但在今年的版本,劇組已不再強調陳麗卿與「麗晶卡拉OK」的真實存在,只表示這是「一首寫給港都基隆的時代情歌」(引宣傳語)。對於「田野作為創作方法」、人物的再現還原度等,【2】我們應也不必過於鑽牛角尖。反向地來看,詹傑從一有效的故事內核出發,刻意塑造與今日(特別是八年級後段生的我)產生隔閡感的語彙與故事設定,可說是一種作為劇作方法的「老套」。


懷舊之二:澎恰恰的演員劇場

另外,值得談論的,是主演澎恰恰的反串呈現,及秀場主持般的精彩臨場能力。

現今的戲劇作品不乏議題性,男女反串或酷兒等設計多有情慾或性別政治的姿態。但遙想八、九O年代的電視綜藝節目,如《鑽石舞台》的「陽婆婆」、《鐵獅玉玲瓏》的「貴寶」與「珠寶」等經典角色,這些反串並沒有要主動帶起性別議題,反而是單純樸素的搞笑。而在《麗晶》的陳麗卿一角,性別政治意味同樣稀薄,雖也有製造笑料的效(笑)果,但更多的是澎恰恰深入肌理的女性心境摹仿,是扎實的方法演技。

至於在音樂演唱的層面,澎恰恰的男性聲線也補齊了整齣作品中低音域之不足(其餘角色多由生理女性飾唱),增添音色豐富度,即使不是精湛的演唱,也讓人感受到他真摯投入的情感。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躍演提供/攝影林政億)

另外,不斷炒熱現場氣氛的,還有澎恰恰各種爆笑的臨場應變。講到陳麗卿積欠的大筆負債時,澎恰恰自嘲「報紙上都有寫」,暗諷現實中的自己一番;在和觀眾互動的橋段時,他與一位男性觀眾進行「我有水(suí)無?」「水」「那你要去看眼科」的機智對答也令人噴飯。由於字幕機無時無刻地亮著,我們明白這些笑料全是澎恰恰的臨場原創;配上歌廳式的舞台設計與觀眾(現場觀眾也就是劇情裡舞台底下的「觀眾」)的趣味參與,歌廳秀場的沈浸氛圍因而展開——陳麗卿/澎恰恰正是那華麗秀場的主持人。

對我來說,這幾乎構成了演員劇場的條件:如同《李爾在此》之於吳興國,《樓蘭女》之於魏海敏,【3】我也有點難想像不是由澎恰恰飾演的陳麗卿——她/他深刻的臺灣中年女性刻劃,與優異的秀場能力,實在是此劇的精髓呀!或者,不妨說《麗晶》用上述的「非議題式反串」與「秀場能力」,在澎恰恰身上美好地開展了另一維度的「懷舊」。


懷舊之三:音樂

如同劇評人吳岳霖所述,劇中使用原創音樂的比例並不高,多數時候是使用台語流行歌、《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喚起老一輩的情感回憶。【4】這裡要再補上二點:

一、在原創音樂中,也配上了大量那卡西的音樂元素,有時還配上老派到不行的水晶燈光,讓全劇在視聽上都洋溢懷舊的氛圍。二、在歌曲選擇上,也刻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史的歷史發展。劇中有一幕是卡拉OK店遭遇同業競爭,許多鄰店用上異國衣著與音樂攬客,陳麗卿則接連端出日本演歌、鄧麗君〈甜蜜蜜〉、《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音樂吸睛(金)。這個「日—臺(+港日)—港」的前後順序,恰好展現了臺灣的亞際音樂文化受納歷程,這些也都反映於當今中老世代的聽覺記憶之中。

然而,深入思考《麗晶》中戲劇與音樂的關係,會發現歌曲的功能十分節制。除了幾個介紹人物以及衝突的場景,劇中的音樂大多只用於刻劃人物情感,少有推動劇情的力道。特別要提及的,是陳麗卿與小玲的兩次對唱:不管是在醫院的最後一面,或是卡拉OK收店前的還魂,都沒有完全化解麗卿的人物糾結。在迎來特別來賓出場的結局前,麗卿仍是那個走不出回憶,受困於傷痛與懊悔、心碎的人。由於音樂始終停在強化人物情感的層面,並未深入戲劇的肌理,我仍較願將《麗晶》看作一齣歌舞情節飽滿的「戲劇」作品,或是一齣手法並未隨時代演進,手法老套守舊的音樂劇作品。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躍演提供/攝影林政億)


市場導向:平順動人的小製作

在此要言明的是,即使上述稍有批評,我仍打從心底認為這是齣賺人熱淚的作品。若真要說此劇是市場導向之作,那也是編劇詹傑細膩地捕捉了當今中老世代擁有的情感經驗與形象,普遍而精準地打進每個人的心坎裡。

這樣一齣精巧的劇,對於劇團而言,演出負擔相對也輕盈。固定演員僅需五人,主配角層次明確清晰,也沒有歌隊或舞團,舞台元素簡易,伴奏音樂皆以預錄帶呈現。如此看來,《麗晶》適合多地/多次搬演,不失為一精緻動人的小製作。


註解:

1、見吳岳霖:〈重製回憶與販賣懷舊:評澎恰恰X耀演《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PAR表演藝術雜誌》第314期(2019年2月),頁100–101。

2、見林立雄:〈記憶在真實與重現間的距離《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3377

3、見蔡孟凱:〈演員劇場的下一步?──從《樓蘭女》和《崔氏》談起〉,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65238

4、同註釋1。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

演出|躍演
時間|2022/05/01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