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的一場癡夢?《崔氏》
2月
04
2021
崔氏(本事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1次瀏覽
蘇恆毅(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在黑暗中,打開鐵捲門、走進傾頹的歌廳的人,不是從崑劇《爛柯山》與京劇《癡夢》中降臨的崔氏,而是一個曾經在此、為了愛情努力歌唱金曲的歌姬Tracy。一首首曲子歌詠著愛情、青春,牽動著觀眾的感官享受,也撩撥起每一顆對愛懷抱熱情的心。

無可否認,這一場在愛情回憶中構築出的歌廳LIVE秀,除了Tracy外,其他的角色並未以具體的形象出現──僅有Tracy所愛的那個人僅透過西裝抽象地現身在對話中──因此所有的表演,均繫於飾演Tracy的黃宇琳一人之身,藉由演技與唱技撐起整齣獨角戲。黃宇琳也確實沒讓觀眾失望,Tracy的期望、失落、茫然等情緒,以及歌聲的穿透力,在她的表演下,精湛地呈現在劇場中。

演員的表現力是無庸置疑,但如果將視角放回到「戲曲藝術」、「老戲新詮」上呢?

《崔氏》一劇的發想,本於「朱買臣休妻」故事中的崔氏「休夫」(或者該說極力「被休」)後的一場癡夢,此故事在崑劇與京劇都曾搬演過。而在編劇與導演的構想上,似也期望達成《癡夢》的崔氏、《崔氏》的Tracy、演員黃宇琳之間的對話。然而在整個作品中,觀眾看到的是黃宇琳使盡本領演出的Tracy,而老戲中的崔氏的身影,卻無從得見。

在演後座談中,編創團隊表示希望可以得到「有相似經驗的女人」的共感,也言及這個作品希望被看到的是主題核心是「先是女人,然後才是某個崔氏」。主題雖明確,然而,既是如此,又何必是《癡夢》中的崔氏?

倘不論京劇《馬前潑水》中崔氏嫌貧愛富、自取其辱的負面形象,崑劇與京劇的《癡夢》中的崔氏,尚可說是為了理想中的愛而奮不顧身、並試圖構築出美夢的女性。從此種帶有女性自主意識的角度來看《崔氏》的Tracy,不僅是陷溺在愛情的迷局中,被人嘲弄「為愛付出一切,是笨還是傻」、「人家要,你就給,是不是傻」等語,並未對生活中的種種景況試圖進行衝撞,卻只能奮力但虛無地高呼「愛是自由的」,只是Tracy真的在愛情中自由了嗎?在此劇中,她顯然是個被金錢、名聲、生活、青春等現實壓力層層束縛著的女人,又如何與《癡夢》的崔氏有所交流,形成作品之間的互文?

以傳統戲曲的跨界表演的形式來說,《崔氏》是為黃宇琳打造的作品,以演員自身的表現力與渲染力而言是無可挑剔的,結合現代戲劇與歌廳秀以探索深陷愛情中的女性內在的故事主題,也經由獨角戲深刻地傳達給觀眾,然而傳統戲曲的部分卻在此間模糊化。

且作為「臺灣戲曲藝術節」系列節目之一,觀眾所持的期待不僅是對「京劇演員黃宇琳」的、尚有「傳統戲曲如何被現代化」。但在演出上,除了名角化的欣賞角度、偶一閃現的京劇身段與唱腔,以及主題曲〈月如鉤〉化約崑劇唱詞,除此之外,傳統戲曲的「成分」於此劇中幾乎難尋。雖然傳統戲曲不只是程式化的語言與身段,但如若這些演出程式被淡化了,整個作品在定位上也難免顯得尷尬──遑論開演時的投影內容,並非傳統戲曲的、而是《馬太福音》的話語,更讓人難以找到此劇與傳統戲曲的接點。

是以在這一場癡情夢中,崔氏、Tracy、黃宇琳並未在這當中相遇,只有黃宇琳個人特色詮釋下的Tracy所作的一場夢。

《崔氏》

演出|本事劇團
時間|2021/01/1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那又該如何讓這些以演員個人演繹為觀看核心的當代作品,找到傳承的方法或模式?當然,如同魏海敏與黃宇琳各自代表了不同世代京劇旦角的訓練環境與舞台歷程,新世代的傑出戲曲演員,將來也勢必將會創造出屬於他們的經典作品與舞台典範,只是做為觀眾,若前述這些優秀的資深演員所創造的當代劇目終會在演員封箱之時掃進歷史的舊頁,不留一點聲響,也未免太過哀傷。(蔡孟凱)
2月
08
2021
這齣由創作團隊為演員量身打造的演出,或許是為了盡可能展現、實驗或挑戰黃宇琳表演上的能耐,而表演者本身也相當認真、敬業的企圖打破自己慣有的表演模式,因此表演者黃宇琳成為舞臺上最亮眼的存在。相對來說,角色Tracy卻面貌模糊而動機不明。(楊禮榕)
2月
02
2021
整體而言,在編導的巧思與流暢的音樂轉換之下,觀眾經歷了一場癡情女子的內心風景與感官饗宴,而黃宇琳的演員表現仍是不失水準的精彩,無論是自白、自嘲、自語或者切換與虛擬對手對話,都是精準無誤、清晰不含糊;說哭就哭、要唱便唱,這些技巧與能量的蘊積,戲曲演員數十年的培訓自然是功不可沒,但她多年來嘗試各種不同的表演形式,也讓她在非戲曲表演時已能淡化程式痕跡,收放自如、熠熠生光。(許美惠)
1月
22
2021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