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國姓爺之夢》建基在「『假如』這些角色真實存在」的雙重後設手法:讓假的劇場演出,演繹了假的角色生命故事,進而弄巧成真,讓劇場重新回歸其應有的敘事價值⋯⋯民族主義因此不再只是一種意識形態或政治運動,而是一種更複雜深刻的文化現象,或說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丁家偉)
12月
13
2021
整齣戲的空間概念屬於鏡框式舞台設計,結結實實的打造了三面暗沉汙濁的牆面,加上一應俱全的起居傢俱、神明桌、垃圾桶、鞋架、方形地磚、吊掛是神明桌、小紅燈泡等陳設,不僅傳達了角色表演模擬現實的貼近感,更符合劇中母女二人生活處境的骯髒混亂,也呼應了劇情的基調是壓抑而凝結的。由此來看,其製作執行是具有相當完成度的。(楊美英)
7月
22
2020
《奠》不僅挑明臺灣如鯁在喉的處境,同時將臺灣人的性格描寫得活靈活現,以破碎、堆疊、停滯的語言,建構出荒謬至極的日常。此次讀劇實在驚艷,修改後的文本的確能看出胡錦筵對於《奠》的用心,及其對作品的意識趨於成熟完整,再加上演員深具說服力的表演,即使演員只是坐著、即使沒有導演,讀劇依然相當精彩。(戴宇恆)
4月
22
2020
編劇掌握了人物的情感流露與細膩表現,在詼諧中潛藏著殘缺的遺憾與不捨。但文本的結構內容,顯然並非是為了該演出空間所設;與其說,期待這個空間會演出什麼內容,不如說是在觀看該文本如何被塞進這個空間。(游富凱)
7月
25
2018
 
演出文本已經是結構完整的產品,而不是奠基在厚實的場域田野研究基礎上「長」出來的有機過程,於是觀演縱使帶入了浸沒式的樣態,但是從體驗上來說還是非常偏向傳統的美學式舞台,而非帶有「臨場危險性」的社會型表演。(許仁豪)
7月
10
2018
所有一切都在酒店內發生,但情感早就溢出酒店之外。其中,故事的成立更支撐於演員的個人特質、情緒累積與表演張力。(吳岳霖)
7月
0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