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來談情說愛的小生」遇上「無戲可說的辯士」《當迷霧漸散》
4月
04
2019
當迷霧漸散(臺灣戲曲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98次瀏覽
楊慧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班博士生)

選擇了以辯士作為開場/串場人物,《當迷霧漸散》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以「臺灣電影發展史」作為背景,來與林獻堂個人生命史互為對照的基調。在敘事形式上,日治時期的電影辯士與電影拍攝現場所交混出的虛構軸線,使得林獻堂的一生在舞臺上被改寫成一部生成於跨國資金合作、文化血統混雜而「百變千幻不思議」的「正宗臺語電影」。演出時空穿梭在清領時期的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戰後初期到六○年代的臺灣、日本、中國之間;各個時期的林獻堂也交錯,甚至同時出現於舞臺上,企圖在當下的這個歷史時間點上,再現出作為(某種)臺灣人代表的林獻堂之《Me,  Myself, and I》(本劇之英文劇名)。

不同於火車所代表的功利效率,同樣作為西方現代文明的象徵,電影所代表的大眾文化乃是通向故事與夢想;而最貼近一般大眾的夢想大概就是愛情了,所以談情說愛的內容永遠是電影劇情的最大宗。但,《當迷霧漸散》一開始就向觀眾宣告:「我不是來談情說愛的。」而且因為很重要,所以還講了三遍(以上)。作為一個小生,不來談情說愛,那是要來幹嘛的呢?說教民族大義、國族認同?無論是假天真、還是真糊塗,作為歌仔戲觀眾最關心的永遠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歷經了十八年的生離,再相見會是怎樣的光景?可是,一開始便說了,不是來談情說愛的這齣戲、這位小生,情人的久別重逢當然不會是重頭戲。然而,講到忠孝節義這等倫理綱常,又哪裡贏得過儒家教忠教孝的本領呢?於是,作為唱出臺灣最廣為流傳的一句戲詞「我身騎白馬啊~走三關」的歌仔戲男主角薛平貴,在這裡硬生生被京劇裡過昭關的伍子胥、牧羊的蘇武與變節的李陵給搶盡了鋒頭。說好的「歌仔戲浪漫新美學」的一心戲劇團呢?還好,臺上還有出身農家的獻堂祖母羅太夫人(許秀年飾),在林獻堂之外,偕同天才童星小秀哖,一起牽引出戲內戲外的多重歷史對話,拼貼了社會史、影藝史、個人史於同一座舞臺──一個虛幻與真實並列、共構的後現代舞臺,再現了正宗臺語電影「外來與在地共生」,以及「意符與意旨不斷滑動、重組並重生的文化場域」之面貌。

看著臺上顯然連「站姿」都沒有設定好,以至於失去「定位」而顯得尷尬的老獻堂,以及面對的不是默片因此顯得多餘的辯士。令人不禁想起詹明信充滿爭議卻又非常迷人的名言:「所有第三世界的文學,講述都是國族寓言。」但,此刻我們面對的是「起得太晚的國族」,還是「來得太快的後國族」?是一如「人們無法在沒有先成為後現代的情況下成為現代」所言一般,身為臺灣人,我們「無法在不先成為後國族的情況下建立國族」?會不會,我們以為,歷史迷霧已漸散,我們已經有條件能講述「臺灣國族」的時刻尚未到來,就已消逝?我們仍舊只能繼續選擇假天真或真糊塗,方能看透這傳統戲劇所設定的忠孝節義的虛妄,並在這虛妄的理念所營造出的政治現實夾縫中,開創出一方可以安然談情說愛的日常舞臺?

歷史的迷霧究竟是漸散,還是漸濃了?

《當迷霧漸散》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9/03/3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到了結尾仍是一場迷霧,是誰的夢囈?誰的呢喃?施如芳並沒有給這團迷霧明確的答案,題為「迷霧漸散」,在那段模糊不清的歷史過後,臺灣人的命運仍在一場迷霧中,散不去的是深深的惆悵與無力感。(林立雄)
4月
11
2019
為何要跨界?為何要引進多媒體?為何要用新的形式實驗?是為了讓多元迸發出更多可能嗎?會不會反而顯得侷促、貧乏?「為什麼」之後在思考「如何做」,更是傳統劇場在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得不迴避的問題。(程皖瑄)
4月
08
2019
《當迷霧漸散》將不同元素互相碰撞、彼此呼應,可惜在缺乏框架而由觀眾自行組合的情況下,結構缺乏一致性。雖說不是用「歷史事實」來具體證明,而是從歷史中選擇「材料」加以闡釋;不過,事件的組合仍應依存情節來展現,非如此劇出現過多記憶穿插而導致混亂的現象。(吳旻真)
4月
05
2019
只是,迷團果真仍在,卻不是歷史本身,而是看待歷史的方法。一個不說話的人物,從字冊走上舞台,可以如何表現?晚年的林獻堂仍是一片空白,夢裡帶著我們看戲,舞台如此多嬌姿彩,唯其不可承受之輕令人咀嚼不已。(紀慧玲)
4月
04
2019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