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然而,對身處其中的七腳川部落族人與青年來說,於此部落認同重新凝聚的階段,如何將歷史餘燼真正轉化成部落與族人的力量,跨越歷史,找到現當代社會中個人的位置與集體的部落遠景,或為此作嘗試帶出之最深的省思。
12月
28
2023
2334
而當進入「溫」的提問情境,衍生的問題,似乎正是答案本身。提問,好似已踩在有個可以想像的既定未來因而發聲;然而,這個未來屬於誰?未來如何而來?或者更應該問:提問未來的空間,究竟在哪裡?天還沒亮,一片混沌,答案可能就在那裡,也不在那裡吧。(楊智翔)
12月
15
2021
998
表演中,桑布伊亦使用原民傳統樂器口簧琴及鼻笛演奏,搭配九人現場樂團,又有大群原民優秀歌者合唱及舞蹈,更有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者以狂野的身體姿態帶來的震撼橋段,曲目安排又能扣緊主題,還有難得的兩廳院觀眾齊唱齊舞,整場演出無疑地多元且豐富。(劉悉達)
6月
14
2019
1933
扶植團隊補助二十六年了,每個團隊仰賴政府的比例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要解決的還不止團隊數多少的事情。我們要面對的是我們的人才、市場、優勢,還有沒有下一個二十六年。(編輯室)
9月
20
2018
4882
終究擺脫不了政府標案的宿命,《Maataw浮島》仍然帶著執行文化展示的指令,全劇有如滿漢全席般澎湃,精心設計的舞台、專業編導、陣容龐大的舞者,無一不缺。彷彿深怕少了什麼西方體系基本的、現代劇場流行的、主流市場推崇的,會不夠格放在漢人的國家殿堂裡。(黃佩蔚)
2月
26
2016
1225
許多情境來自多重感官相互作用,無法一一指認定義。從搖晃的視覺、異音調性相疊之樂音、舂米的撞擊節奏、不同服裝的布料質感中,逐步勾勒出那由「波動的海面眺望而得的島嶼影像」。 (白斐嵐)
2月
01
2016
1489
《浮島》的結構困縛於重現祭儀歌謠與突顯議題兩大軸向之間,祭儀本身抽離時空脈絡,很難再現完整意義;議題被拋出,但單向陳述,不論衝突或妥協,都在一瞬之間,留給觀眾思索空間不足,對達悟人真實社會處境能有多少思辨,不免讓人懷疑。(紀慧玲)
1月
29
2016
1127
《Pu’ing找路》是原住民族樂舞上的大突破,運用了專業舞台的語彙揉入原住民族傳統樂舞的精隨。尋找原住民族樂舞舞台化,部落(傳統)、舞團(展演者)、舞台(創新)三元對話空間裡所交織隱現的路。(安梓濱)
11月
08
2013
1205
布拉瑞揚同時呈現原住民為了生存綻放出的「生之舞躍」的肢體能量之美,與抗拒國家機器或女性深陷苦難處境時的「死之苦役」的身體受苦形象,即使放諸現代社會中,仍能貼切地從底部呼應台灣原住民族最深刻的情感。(林育世)
11月
06
2013
553
找路,其實並非為單數的個人課題。每個生命的不同個體,都在經驗屬於自己的找路過程,在矛盾掙扎中尋求歸屬感,原舞者不僅為自己找到了一條革新的道路,也為台下的觀眾們開啓了一道心靈探索之路。(黃詩喬)
11月
06
2013
1300
時序從1908年開始,跨越百年;但在以歌為單位的編創結構之下,戲劇節奏變得斷裂,一首歌可能就代表一個情境一組時空,接著又換下一首,十分跳躍,然後這些轉折通常只是透過歌詞傳達,並沒有被細緻地鋪陳,因此它的敘述力量就被削薄,失去說服力。(薛西)
10月
09
2012
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