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杜思慧
只能推向兩種可能解釋:一是「因果論的不適用」與「輪迴道的不成立」,它無法持續回推與延展。二是「因果論的適用」與「輪迴道的成立」,因為人終究無法擁有貫穿幾世的全觀視角。然而神佛只說了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解釋」,解釋如詮釋,對當事人來說,說得通就成立,既能拋棄善惡,也能關乎善惡。這讓《十殿》來到一個難解之地,生命如果本無常,本來就無意義可循呢?「解釋」終究也只是一種慰藉。(羅倩)
5月
17
2021
《奈何橋》從個體去窺見所身處的台灣歷史事件,《輪迴道》從外在台灣的時空環境,去回顧個體所站立的時空座標位置,雖有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不斷循環,時間上的永劫回歸,但無法迴避《輪迴道》的角色指射所形成的屏障,在於這些事件的發生都離我們很近,無法像是看待「台灣五大奇案」拉出適度的時空距離,讓觀者可以置身事外、「客觀」去看待;當觀眾如此主觀去逼近,各自有對於此事件的看法與情緒,很容易讓觀眾因與自己的想像不同,有所「疏離」而出戲,難以融入於劇情之中。(葉根泉)
4月
22
2021
演員們帶著面具扮演吳爾芙、莎士比亞、司馬遷、三毛等角色,面具是戲劇中最具希臘特色的象徵,面具的存在於此橋段理應是加分上去,可是面具給予的驚喜只有上場被觀眾看到的瞬間,其他對表演並無太大加分。(朱殷秀)
3月
26
2018
2368
與其說這是一篇觀戲評論,不如說更像是對城市的文化觀察。主辦方整合資源、規劃並釋放出有特色的閒置場所,也給予團隊自由發展的空間,這回更以在地史蹟串連兩種藝術媒介的製作,吸引了不同族群的觀眾入場觀賞,似乎更能創造出獨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吧。(杜思慧)
5月
07
2013
1155
作為一齣音樂劇小品,這齣戲結合莎翁幾齣經典名作和現代都市時空的導演手法相當穩當;然而四個段落的故事裡,似乎只有扮成同志助理的Cesar一段較有新意。(杜思慧)
11月
21
2012
涵蓋著擊鼓、舞蹈和多媒體音像互動的演出,讓我覺得「聽感劇場」也許會是個比較接近的形容,當然這也意味著表演內容是挑戰觀眾習慣性的,即,非用大腦而是要用感官來思考。(杜思慧)
11月
19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