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王昱程
6月
20
2023
2061
為生死母題所拉出的維度,其一是人類文明與自然天道,實則已彼此消融合一,其二是生與死乃平行同源,雙生依存,其三是前述一切,均屬平常,如水既消逝又往復。
12月
28
2022
995
現場觀看與口述影像的差異,劇場的觀看視角取決於觀者自身的決定,而口述影像則有賴口述員取捨關鍵點。因此,此次口述影像版本⋯⋯引發了(曾於2020年三月觀賞過現場演出的)我重新思考編舞家的想像與對動作造型的解讀。(鄭宜芳)
6月
17
2021
1132
從《吃土》的開場,當淡水南北軒的樂師們、李慈湄和壞鞋子的舞者們在舞台上並列行走、爬行,混音儀器和北管樂器置放的空間呈多點散佈在上舞台,這已經暗示著他們之間存在著對等分享的關係,也許它們未必需要以植物為導引,反而可以透過直面以當代劇場為藉口媒合舞蹈和傳統藝術相互攀爬和附著所開展的繁茂生態。(王昱程)
9月
02
2020
1399
筆者察覺到其邏輯便是將一切仰賴無所作為的旁觀者的事件一字排開,依靠著表演者的動能,觀眾投身沉浸的唯一方法就是尾隨表演者或是主動被規訓成我們不見得願意成為的旁觀者,在諾大的舞台上演給空無一人的觀眾席看。然而,真正屬於舞蹈歷史所沉積的議題果真可以因為幾位傑出的表演者而忽視嗎?(王昱程)
8月
07
2020
1351
如果說陳雅萍的寫作路數有著扎實的理論背景,陳品秀則是從肉身直接參與開始,自己跳舞跳一跳後來投入寫評論。陳品秀從寫、不寫,到現在的不能寫,作為今天講座的回應人,分享觀察舞評人的另一個角度。下半場以田啟元作品的評論作為現象來討論,因為田啟元到今天仍然難以被論述與界定。講者林乃文寫了1990年代關於田啟元的論文,回應人詹慧玲則是與田啟元長期合作的夥伴。當被別人談論自己作品時,創作者的反身回顧,對評論人也是書寫上的提醒。
3月
13
2020
1223
對劇場元素或劇場作為一種再現機制的降低或還原(reduction)實則是本作品的重要概念,透過老歌歌詞下達指令,本身即具有多重意涵,除了曝露作者的權威中心,也暗諷八○年代白種人的、美國的流行文化輸出對世界影響之劇烈,以致這些舞者幾乎如喪屍般聽令行事。(王昱程)
8月
28
2019
2708
演員氣沉丹田,重心放低的姿態,除了身體樣式的選擇,鍾伯淵刻意以近乎直觀地方式詮釋台詞所描繪的表面情感與動作,從中安置笑料式的細節走位。演員該如何在場上不斷進行有意識的自我覺察而不迷失在詞藻裡變成最重要的功課。(王昱程)
12月
31
2017
1691
透過關節和肌肉運作的改變,身體的流動與截斷,重心下沉,進退爬行或是躺在地上用下肢驅動,演員究竟如何從衣裝整齊的社會姿態望見自己心中獸形?六年的累積已然不再是排練場的表演習作,而是通過不同物種間的認識,再次確認彼此存在關係的緊密。(王昱程)
12月
30
2017
1011
娜蒂、阿嬤和V羅以一種極其溫柔卻也鄉愿的方式給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議題反思。就像所有的公路旅行一樣,所有的無反顧其實是無可奈何到極致,三個人在社會中幾乎是絕對弱勢的生理女性,懷抱的是最真切對理想的渴望。(王昱程)
12月
30
2017
1085
林懷民給出一種齊柏林式的俯瞰之眼,並非衛星地圖那樣冷眼旁觀,他帶著批判和柔情,慍怒與感懷,觸及眼目的都是經驗和情感,看著看著就會發現,島民對待自然的方式和對待彼此並無異同。(王昱程)
12月
28
2017
1583
脫胎自劉鳳學所授之典雅姿態,要讓觀眾解讀沒有對白的舞劇,卻能跟隨情節起伏,其實有賴於一種對通俗的成全。《羅生門》加入大量的表情,肢體也較以往更為誇張,卻能被理解、被批判,甚至不斷激起反省。(王昱程)
12月
27
2017
1553
口述影像說明了臺上所有人的名字與其位置,同時也讓所有觀眾感知舞作的方法現身,這是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顯現的時刻,筆者在當下對於他者如何「觀看」有了全新的體驗與同理,同時這也是舞者們所演繹的主題,原來,我們之間因為身體而變得不孤單。(王昱程)
12月
26
2017
1401
「腳法」是TAI回到部落研究整理出的動作系統,到了第七支作品,在金曲記憶的攪和下,研究、編創、表演和觀眾詮釋相互作用,現場沸騰的氣氛,來自多聲部的意識主動參與。(王昱程)
12月
22
2017
917
12月
08
2017
1235
林春暉少見地採用精密的編排,在角色的變換當中,利用了兩種身體的長處,在上半場形成一種辯證式的身體敘事。但,臉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在人的知覺系統當中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而編舞者試圖將笑的表情納入動作設計的一環。(王昱程)
12月
05
2017
1410
舞作動人之處在於成長過程中,四個相異又相同的個體,因為家庭而被並置,造成碰撞但也給彼此包容。尾聲的四人群舞,不時有兄弟脫離群體。最後,我只記得堅志喃喃地說:「我記得,他們三個,我們四個。」(王昱程)
11月
29
2017
1427
他們無意帶我們走入部落,而要我們看見現代的部落生活不全然被苦難歷史籠罩,還有屬於當下的煩惱。舞台上的月桃葉並非表徵身分的符號,而是一種生活分享,撥開月桃莖,包裹著層層說不出口的心事。(王昱程)
11月
27
2017
1349
劇場裡觀眾的感官經驗被細細呵護著,林怡芳若有所思地旋轉,觀眾也隨之挺進微觀的沉思,究竟是空間中哪些細微的變化呼喊著真實?在廣漠的宇宙和冷硬的理論之間,生命就夾在其中,被人寫成先於經驗的科學真實,其實也是用生命譜寫的愛的結晶。(王昱程)
11月
21
2017
1323
她從祭儀開始,面孔和身軀沾染血紅色墨水以後,又無視於祭儀,她依著殖民者的文字來尋找祖先的面孔,她要利用言說和書寫讓體內的兩個身份開始意識到,彼此緊緊挨著存在,根本不可分離。(王昱程)
11月
14
2017
565
高谷史郎藉由反轉日常的度量,巧妙地控制了觀眾的時間之感。我們能夠指認絕大多數的物件和感受,舞台上的一切有點熟悉有點陌生,可以說是奇景,但也並不那麼讓人驚訝。(王昱程)
11月
03
2017
1050
幾個世紀以來臺灣所承受的暴力究竟不能總是向外追究,筆者以為這段舞蹈一定程度擴延了舞蹈在「臺灣議題」上的眼界,舞者身體所揭櫫的暴力形象,指向臺灣歷史尚未完全清理的統治與壓迫史觀。(王昱程)
5月
02
2017
1104
成員們在舞台上不再思考動作,而是思考「如何參與」:動作素材所寄託的符號的轉化、加快速度的協調性挑戰、在舞台上產生新的驚喜、完成所有程序上的目標等,每一次的呈現和討論都繞著這些話題進行。(王昱程)
3月
21
2017
1379
媒介與訊息不斷改變人的感官,大量訊息以致自我意識無感知,最後引發個人的主體「內爆」狀態,紅衣女子把現實的紛擾,帶進闃黑的夢境,碎裂成石塊,這個意象或許回應了當代的紛亂詭譎。 (王昱程)
5月
23
2016
1231
音樂劇的歌詞交代背景、戲劇行動、渲染情緒。一齣精采的音樂劇需要將三個功能用完美比例調和,但常見為求情緒渲染沒有戲劇行動進行的陷阱。《啞狗男人》最可惜的地方就在於此,用音樂製造情緒高潮,高潮一直來最後只是沖淡感動。 (王昱程)
11月
25
2015
1096
「沉緩」用於形容這個舞作並不合適。猜想林麗珍老師並非「選擇『慢』」,而是「放棄『速度』」。因為「放棄『速度』」也就去除了具侵略性與競爭態度的行動,使得所有的角色都極具靈性。(王昱程)
9月
21
2015
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