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謝筱玫
從舊作延伸出新觀點,甚至從京劇「傳統」的「程式」中找到歌仔戲的「新詮釋」。《佘太君掛帥》一劇,幾乎全面地照顧到了一部「戲曲作品」該有的各個部分。除此之外,資深演員與青年演員們的表現更是令人動容。(林立雄)
9月
27
2017
3362
佘太君/唐美雲掛帥,戲裡戲外的使命感相互映照。歌仔戲確實需要明星,明星也需要戰場磨練、需要舞台曝光。唐美雲歌仔戲團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帶領年輕一輩打這場充滿艱險的長仗,其用心令人感佩不已。(謝筱玫)
9月
26
2017
3083
上半場戲劇節奏張弛有度,音樂與畫面動靜交錯,在身體、形象、音樂上都清新可喜,有幾個場景甚至美得令人屏息。上半場結束時有一種想起身拍手的感動,因此不免對於下半場的處理頗為失望。(謝筱玫)
9月
21
2017
1631
在這次的版本中,木蘭藉由霸凌曉齊來證明自己、尋求同儕認同,這一段刻意挑戰觀眾的心理舒適度,最後曉齊帶領木蘭自在地面對自己陰柔的一面,歌頌娘炮的力量,不一樣又怎樣?這一版的曉齊面對自己的性別氣質更顯從容自信。(謝筱玫)
7月
21
2017
5443
演員們收放自如的身體,幽微的舉止,承載流動著許多情感訊息,一切盡在不言中。凝止的動作,宛如定格放大的家族照片,只是捕捉呈現的畫面多是即將崩解、滲漏、搖搖欲墜、同床異夢的片段。(謝筱玫)
12月
06
2016
1453
陳昭香的聲音清亮,穿透力感染力十足,這齣戲對言子韋的刻劃飽滿立體,讓陳昭香的魅力與本事可以盡情揮灑。戲曲劇本的創新改革,似乎還是要回歸到角色的塑造,唯有角色的形象飽滿,演員才有發揮的空間。(謝筱玫)
9月
06
2016
3283
六大天王同台飆戲,精彩自不在話下。唐美雲許秀年沉穩大氣;小咪的水靈全場跑透透,精怪諧趣;昭香的林道乾睥睨叱咤,霸氣十足,震懾全場;春美的風一郎風姿爽颯,唱腔纏綿。另外,豫劇小生劉建華在前輩鋒芒環伺之下,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謝筱玫)
7月
18
2016
3219
冥界會妻一景,此處以南管樂舞,傀儡般的身段與表情,不具生命溫度,別有一種詭魅。接著,由幾片緩緩移動的半透明板,死者若隱若現地於其間行走,製造出迷霧深鎖的忘川平原。這一系列一氣呵成,場面調度流暢,燈光音樂等各環節也適切地烘托氣氛。(謝筱玫)
5月
04
2016
1712
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吸引讀者興趣,也因此如何純粹以畫面說故事就十分重要。三齣小戲的開場都成功地製造了吸引人的畫面,不免覺得這個新世代因為受到更多視覺的刺激,其劇場的說故事方式或許會有不同的發展。(謝筱玫)
5月
03
2016
1192
記憶於是構成全劇表現手法的隱喻。導演一開始即安排三位檢場在舞台上塗鴉,畫下各種行住坐臥如廁等生活場景與生命軌跡。2D的線條除了呼應佐野洋子的插畫家身分外,更令人想到記憶在腦海中如何轉化、簡化,甚至消逝。(謝筱玫)
10月
30
2015
1047
唐美雲的松贊大器爽朗;客串的王彩樺很有喜感又不致太搶戲,身段柔軟嗓音亦佳,但在老年階段中,許秀年、小咪的聲腔動作皆隨之轉變,表現出歲月變化的層次,更顯專業功力。幾位主要大臣亦沉穩稱職。(謝筱玫)
10月
07
2015
1647
春美歌劇團的發展也見證與標誌了這十餘年來胡撇仔在台灣的發展。早期歌仔戲在官方藝文政策打壓之下,民間藝人只能以極有限的資源去追求與因應戲曲的現代化,胡撇仔其實是一種對「現代性」土法煉鋼的實踐。(謝筱玫)
6月
05
2015
4428
劇作家(簡莉穎)與劇作家(契訶夫)對話,展現相當的企圖自信以及能力。導演節奏掌握得宜,演員水準整齊。整個改編重寫寫出了屬於台灣這代人的失意惆悵,十分飽滿且耐人尋味。(謝筱玫)
5月
14
2015
1379
台灣小劇場戲曲還好有這些「業餘的」團隊,憑著熱情與使命感,更重要的是非科班出身所注入的非制式/框架之外的思考方式,為戲曲帶來了另類的多元的視角,成為台灣戲曲現代化過程中一支清新的隊伍。(謝筱玫)
2月
02
2015
953
相對於王嘉明以「輕」的手法處理情感的起落,在《小小》演出前後播放的兩部魏瑛娟拍的短片,則放大了喜怒哀樂,哭的時候聽起來卻像在笑、笑的時候聽起來像在哭。兩短片框架著《小小》,有點像是它的顯微鏡。(謝筱玫)
12月
24
2014
692
各梁山英雄在宋江操演點名間的初次登場,其造型儼然值得收藏的漂亮公仔,更像是模特兒走秀般,颯颯而行,亮相擺弄姿態,令人熱血沸騰。此外,服裝設計上也以小地方的出格與混搭,造成落差趣味。(謝筱玫)
12月
22
2014
1046
看戲前最擔心的是:「超親密」的觀演距離是否會產生尷尬,(尤其如果不喜歡該表演時),但親身參與之後覺得自己多慮了。三個表演使用媒材不同、風格迥異,短短的二十分鐘皆「很有話說」,雖然前兩個演出其實完全沒有使用語言。(謝筱玫)
10月
28
2014
586
可能是為了兼顧主要演員,讓大家都有一定的戲分,多頭馬車分散了敘事的火力,沒有深刻處理這幫羅漢腳兄弟與宗廟與城隍的情感,劇中看得到意氣,卻感受不到義氣,於是劇末眾人死守城隍金身一事便失去該有的感人力度。(謝筱玫)
9月
30
2014
1038
《烏布王》戲劇內容與劇場形式皆有可觀,難怪會被收入當代後殖民戲劇選輯當中。碰觸冷硬的政治社會議題並刺激觀眾思考與面對,卻能以導演與翻筋斗偶劇團獨有的劇場美學來執行,而不流於直白的意識形態灌輸與說教,也給有志於此者另一種啟發。(謝筱玫)
8月
20
2014
1168
演出以身體與聲音的探索與表現為主,不以語言主導行動,真的很適合火星文階段的幼兒觀賞。小小孩個個興味盎然、目不轉睛。反倒是大人如我,旁觀幼兒被簡單的小動作逗樂,從中竟感受並回歸到生命之初那種單純的發現的喜悅。(謝筱玫)
7月
21
2014
1166
導演黃丞渝將院子劇場的空間運用得很巧妙,尤其是下半場。利用燈光、聲音的來源、演員的走位,在屋裡/屋外、門內/門外、窗內/窗外、樓上/樓下之間製造出一種互動與觀看/揣想趣味。兩名演員表現皆不俗。(謝筱玫)
7月
10
2014
627
6月
30
2014
2756
哈姆雷是影像記錄控,戲一開始(在母親婚禮上)就有點行為失序。他的世界崩解,他的憤怒與抗議只能透過語言與肢體的僭越、抗拒「正常」來表達。而攝影機(及其侵略性)則成了他的武器。(謝筱玫)
4月
28
2014
940
《狐公子綺譚》另闢蹊徑,表面上是前世今生的風花雪月情愛傳奇,實則露骨大膽地談論性與情慾:群狐以無樂不作的形象開場,順著感覺走、強調及時行樂;象徵性器的扶桑花椅、人妻令人臉紅心跳的春夢,皆呼應這個主題。(謝筱玫)
3月
10
2014
981
我們在屏幕上看到不同角度的主角的特寫,彷彿進入他更幽微私密的內心世界。舞臺一角是他生活的幽室,另一方是回憶湧動的世界,大小屏幕有著牢籠般的線條,他是一個囚犯,一輩子被困在那個戰俘營裡走不出來。(謝筱玫)
10月
02
2013
536
劇末保證精彩,然在這高潮之前的一兩個小時,盡是編劇對女人與戰爭的浮想聯翩。於是古今中外的名女人一一被點名評論,有些甚至說著說著就被演出來。然而人物與場次過於零碎,敘事觀點又太單一,有時竟覺乏味。(謝筱玫)
5月
02
2013
903
這是一齣故事性與思想性兼具、場面與表演皆有可觀的作品。前半場在納悶著,不知道要將這故事放在虛構的哪個維度,但弔詭的是有一部分的趣味是來自這種不確定感所帶來的懸疑。(謝筱玫)
3月
12
2013
2388
《新房客》卻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手法處理現代人物質慾望過盛的問題,充分挖掘荒謬劇的喜劇效果,令人眼睛一亮。值得注意的是,導演馬遠不到三十歲,卻已展現相當的才氣與體會,大陸果真是臥虎藏龍。(謝筱玫)
12月
05
2012
594
《花蕊渡河》是個讓人觀之聽之湧生歡喜的演出:作品的意境數度令人感到與天地共舞的喜悅;而這批初試啼聲的年輕一輩,他們的身手展現了紮實的訓練,更令人感受到熱情與希望。(謝筱玫)
11月
07
2012
1116
權力、情愛,一切恍若夢幻泡影。導演戴君芳、舞台設計王世信似要強調這一點:傾斜地板強化鏡像效果,人影映照交疊於上,開場曹丕長坐撫琴回首過往一景就隱含鏡花水月的意象。賴德和的音樂設計氣象萬千。若要挑剔,我只能說意象太美但太多太滿,若能稍做割捨,應會更乾淨有餘韻。編劇施如芳多年未與唐美雲合作,這次一出手,往「情」字著墨,又探「文」之不朽,兩人的組合令人懷念。(謝筱玫)
10月
10
2012
1634
臺灣豫劇團的改編,保留戲曲的溫柔敦厚精神,使得這齣莎劇有了屬於戲曲的情味。也看出編導仍保留了原劇對人性的揶揄。同時,《量‧度》也彰顯了原劇的喜劇元素,例如,向隅與劊子手的互動,將戲曲的雜技與劇情結合,做有機的發揮。(謝筱玫)
6月
12
2012
685
本劇戲劇節奏掌握得宜,但整體中規中矩。對這麼一個以俏皮高調的姿態逗弄當時主流意識型態的劇本,我仍不免期望看到我們這時代的導演對此經典在手法或解讀上能有些小小的翻新,提供我們些許不同的啟示。(謝筱玫)
5月
29
2012
2369
一方面像是在欣賞高空走索,想看編劇這招險棋還可以怎麼下,這戲耍京劇、莎劇、觀眾的可能性可以推到多遠。這部分的成果令人激賞。另一方面,就像劇中女侍夏蜜安在安東尼氣數已盡、劇情即將轉悲之際所抗議的:「不要再疏離了!」雖在意料之中,但還是不免悵然若有所失。(謝筱玫)
4月
02
2012
2937
脫胎於一首傳唱多時的臺灣歌謠,《安平追想曲》本身就充滿了歷史感與在地記憶:海洋的召喚、港邊的鄉愁、混種的命運與對混種的同情理解。本劇也精心結合了音聲、畫面、文詞等元素,成功地召喚了這些情思,給了我們一齣高質感的現代歌仔戲。(謝筱玫)
12月
27
2011
1091
《守歲》是臺灣藝術表演家較成熟的作品,至今巡演了三百多場次。它沒有劇團2009年《師父》場面調度上的混亂,也沒有2010年《頻率》過多的巧合與斧鑿痕跡明顯的劇情鋪排。主要演員的口條很清晰,飾演外婆的李夢純演技尤佳,消解了年輕演員扮老常會出現的尷尬。(謝筱玫)
11月
15
2011
705
9月
19
2011
1485